>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六尺仁义巷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

六尺仁义巷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7 手机版

1、在河南安阳老城区内有一条“仁义巷”,那里曾是明朝宰相郭朴的祖宅所在地。仁义巷的来历很是动人,在安阳可谓家喻户晓。

2、六尺仁义巷名字的由来:郭朴的老家就在离钟楼不远的地方。有一天,身在京城的郭阁老刚下朝回府,就接到老家夫人写来的一封家书。信中说,邻居王山盖房时,多占了咱家一墙宽的宅基,想让他派人回来压压对方,为她出气。 郭阁老看完书信,马上叫人润墨,写了一封回信。郭夫人接到回信,急忙拆开细看,只见信中写着四句诗:“千里捎书为一墙, 让它几尺有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六尺巷”是什么意思?是历史典故吗?出自哪里?

“六尺巷”是指一条巷子,当时清朝的一位官员老家与老家邻居的一个小故事,史料上有真实的记载,是真实的历史典故,不是人们胡编乱造的。“六尺巷”的典故,就是告诉人们要学会谦让,学会礼让,和平相处。

“六尺巷”的典故是这样的,在清朝康熙年间,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他的老家是在桐城,家里的府宅是他的弟弟在居住,在他们府邸的旁边,有一家姓吴的邻居。两家之间有一条小巷子,这个邻居在修建府邸的时候,想要将这条巷子占为己有,所以张英的家人不允许,所以两家争执不休,官府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因此张英的家人写了一封书信,希望张英利用自己职位的便利,给当地的官府施压,让官府命令吴家不能越界,张英知道后,写了一封家书内容是这样的: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在受到书信之后,明白了张英的意思,主动的让出了三尺的地界,而吴家人看到张家人如此礼让,如此慷慨,很是羞愧,所以也是同时让出了三尺的距离,最终这条小巷子没有被吴家霸占,反而因为双方的礼让,变成了一条六尺的巷子,两家人自此和平相处。这就是“六尺巷”的典故的由来。

虽然是一个小故事,但是听过这个故事,更多的是让人们学会做人要会礼让,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争执不休,这世间的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没有必要为了这些带不走的东西,影响了自己跟他人的感情,这是非常没有必要的。通过这个故事,同时也凸显了官府对民众态度,以及官府面对利益时的立场。

六尺巷的典故是什么?

六尺巷的典故是康熙年间,关于一场邻里之间的土地纷争。

民间有一段流传至今的佳话:

“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相传这是康熙大学士张英收到家人来信,信中说家乡有一吴姓邻居,家里修房盖瓦要占用两家之间的缝隙之地。双方一个是高官一个是望族,都寸土不让,闹到了衙门,县官也不好左右偏袒,于是家人写信要朝里的大官为自己撑腰作主。

大学士张英的格局就是不一样啊,大笔一挥,点醒了家人,立即退让三尺。而望族吴姓也深为感动,也让出三尺,于是便有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

六尺巷的典故告诉我们:

心胸开阔,恭谦礼让是一种美德,俗话说得好,你让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如今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区西后街与五亩园之间的六尺巷,已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是要让和睦谦让的美德发扬光大。

六尺巷的故事到底是明朝的还是清朝的?

清代中期,有个“六尺巷”的故事。据说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待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六尺巷”的故事告诉今天的我们礼让,和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开明之士尚能如此,今天同事之间、邻里之间处理小事小非,更应该比封建时代做的更好。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

在今天到处都在讲和谐,“和谐社会”、“和谐团队”、“和谐家庭”。弘扬一种美德,体现一种胸怀。人人都能做到,我们的社会就和谐了。

清代康熙年间《六尺巷》的故事,你知道吗?什么感受呢?

说到六尺巷,其实我国有多处“六尺巷”、“三尺巷”,比较有名的是桐城的六尺巷。说到桐城的六尺巷,就不得不说下康熙年间的一个故事。

康熙年间,宰相张英世代居住在桐城,他的府第与吴宅为邻。有一年,吴家建房子时占了张家的空地。张家不服,双方发生了纠纷,互不相让,于是便告到了县衙门。因为张家和吴家都是非富即贵,县官左右为难,谁都不敢得罪,所以迟迟不能判决。

张家人见有理难争,就写信把事情经过告诉了张英,希望张宰相给家人撑腰。张英看完家书后,并不赞成家人为争夺地界而惊动官府的行为,于是便在家书上赋诗四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虽只是寥寥数语,却寓意深长。

张家人接到书信后,深感愧疚,便毫不迟疑地让出了三尺地基。吴家人本以为张家有权有势,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没想到张家不但没有仗势欺人,而且还主动让出三尺地基。吴家被张家的大度所感动,于是也像张家一样让出了三尺地基,便形成一条六尺宽的巷道。这就是后来的六尺巷。

虽然六尺巷的故事发生在康熙年间,但最早出现六尺巷故事的是却是姚莹之孙姚永朴所著《旧闻随笔》中。该书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吴闻之感服,亦让三尺。其地至今名六尺巷。这便是桐城六尺巷的由来。此后,民国版的《桐城县志略》以及20世纪80年代编纂的《桐城县志》《桐城文化志》、《桐城文物志》等书中关于六尺巷的记载,基本都沿用了姚永朴的记载。

姚永朴先生像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六尺巷”故事所包含的谦和礼让的精神秉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谦让、以和为贵精神,它的“宽”并不是宽在巷子的“六尺”上,而是体现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的传统美德上。

六尺巷是谁的典故 关于六尺巷典故

1、六尺巷是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典故。

2、“六尺巷”指的是一条巷子,史料上有真实的记载,所以不是人们胡编乱造的故事。据说在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他的老家桐城,他家的宅子跟对面姓吴的邻居家的宅子只隔了一条小巷子,而领居家想要将这条巷子占为己有,张家这边不同意,所以两家人发生了很大的争执。官府也没办法,张英就给自己的家人写了一封书信,上面写着: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看了之后让出了三尺的地界,吴家看到张家如此礼让,也让出了三尺,就变成了一条六尺的巷子,这就是“六尺巷”的来历。

相关推荐:

六尺仁义巷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

你为什么讨厌内容推荐

什么是卡农

什么是咖喱咖喱饭怎么做

六尺巷的故事说明什么

熊猫为什么那么粘人

什么是咖啡的油脂

什么是咖啡

标签: [db:标签]

声明:《六尺仁义巷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六尺仁义巷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

    1、在河南安阳老城区内有一条“仁义巷”,那里曾是明朝宰相郭朴的祖宅所在地。仁义巷的来历很是动人,在安阳可谓家喻户晓。2、六尺仁义巷名字的...

    百科 日期:2023-04-07

  • 你为什么讨厌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主要是根据用户的兴趣特点、购买行为、使用频率等信息,向用户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商品或应用,但是由于目前内容推荐系统算法还...

    百科 日期:2023-04-07

  • 什么是卡农

    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和赋格一样是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之一,也是利用对位法的模仿技法。卡农同时也指以此种技法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比如巴赫...

    百科 日期:2023-04-07

  • 什么是咖喱咖喱饭怎么做

    咖喱是由多种香料调配而成的酱料。咖喱饭的做法如下:材料:土豆1个、胡萝卜1个、洋葱1个、鸡腿2个、食盐1小勺、酱油1小勺、玉米淀粉1小勺、白...

    百科 日期:2023-04-07

  • 六尺巷的故事说明什么

    这个故事说明,邻里之间相互谦让、相互谅解,就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清朝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比邻而居,都要起房造...

    百科 日期:2023-04-07

  • 熊猫为什么那么粘人

    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也是很孤独的,唯一接触的人就是动物饲养员,最有感情的也就是饲养员了,况且大熊猫这种动物肯定是照顾得非常周全。不过这看起来...

    百科 日期:2023-04-07

  • 什么是咖啡的油脂

    一般较明显的现象会出现在冲煮好的意式浓缩咖啡表面,在其表面会浮现一层褐色的细致泡沬,这种物质主要是咖啡豆中的油分和水分发生乳化现象后,产...

    百科 日期:2023-04-07

  • 什么是咖啡

    咖啡是用经过烘焙的咖啡豆制作出来的饮料,与可可、茶同为流行于世界的主要饮品。咖啡树是属茜草科常绿小乔木,日常饮用的咖啡是用咖啡豆配合各...

    百科 日期:2023-04-07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