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生,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清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民族英雄,官至一品。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介绍一下林则徐的生平事迹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 福建侯官县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
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
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扩展资料:
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一个穷秀才家庭。他一出生,父亲就为他安排了一条“学而优则仕”的道路。林则徐3岁的时候,父亲就把他带到自己的私塾里旁听。他特别爱就父亲给同学们讲到的东西提问,这些问题有时幼稚可笑,有时发人深省。
这一天,私塾里的学生们学的是《硕鼠》。当他们大声地念“硕鼠,硕鼠,毋食我黍……”时,小则徐瞪大了眼睛仔细听着。下课了,同学们一窝蜂似的到外面去玩。小则徐却走到父亲跟前,问道:“爹爹,我知道老鼠,但硕鼠是什么呀,它是不是也是老鼠呀?”
父亲抚摸着他的头说:“硕鼠也是老鼠,不过是一种大老鼠。它们糟蹋农民的粮食更多。”小则徐脸上一副很不解的样子,说:“那人们描写这些大老鼠做什么呢?”父亲觉得这是对儿子进行道德教育的绝佳机会,便意味深长地给独生子解释说:“这种大老鼠呀,终日里无所事事。
却专门偷吃、糟蹋农民伯伯的粮食。农民伯伯风里来雨里去,辛勤耕作,不知道为生产这些粮食受了多少苦。它却坐享其成,还津津乐道,你说可恨不可恨?”听到这里,小则徐攥紧了小拳头,愤怒地说:“这些大老鼠真是可恨,我长大了,有了本事,一定要杀死这些不劳而获的大老鼠!”
父亲进一步引导儿子说:“一些贪官污吏巧取豪夺,鱼肉百姓,实际上比这些大老鼠还不知要可恶多少倍呢!”小则徐这才恍然大悟,大声说道:“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治治这些贪官污吏。我与他们不共戴天!”父亲说:“好样的,但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自此,林则徐朝夕诵读,学习上比以前更用心了。但少年时,林则徐的家境每况愈下。一年到头,只有除夕之夜全家人才能吃上一小碟清炒豆腐,点一晚两根灯芯的油灯。平时,林则徐需要买书,先得典当一些衣物,才能把钱凑够。尽管家里如此穷困,但父亲总是严格要求自己。
在言行方面注意给儿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一次,当地的土豪妄图用重金贿赂父亲,通过他保送几名文童。父亲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乡里人不理解,父亲解释说:“花自己劳动挣的钱心里踏实,花不干不净的钱可耻。”父亲的言传身教使林则徐幼小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
他时刻以父亲的话勉励自己,努力读书。为了能够使林则徐顺利地上学读书,他的父母、姊妹成年累月地起早贪黑,辛苦劳累,这令林则徐的心里很是不安。于是,每天放学回家,他总是抢着帮家里人干活。有一天,林则徐到田里帮母亲干活。当他走到母亲身边时,见她大汗淋漓。
吃的却是稀饭和萝卜咸菜,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他鼻子一酸,差点哭出声来,赶忙背过身去。母亲却笑着问他今天老师又教了哪些功课。林则徐根本没有心思回答母亲的话,而是认真地说:“娘,我不想读书了。我回来帮你和爹爹干活,这样可以减轻你们不少负担。”说完这句话。
他满以为母亲会高兴地答应他。不料,母亲却异常严厉地说:“好男儿应该为自己的远大志向而努力奋斗,怎么能因眼前的小事就中断学业、荒废前程呀!你觉得在这种小事上帮我,就算表达孝心了吗?把书读好了,做成一番大事业,那才不辜负我的一片苦心啊。”听着母亲的话。
林则徐的眼泪扑簌簌地滚落而下。他懂得母亲吃这么多苦,受这么累全是为了谁。林则徐把对父母的孝心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一心要学有所成。11岁那年的元宵节,私塾的老师给学生们出对子:“点几盏灯为乾坤作福。”林则徐略一思索,应声答道:“打一声锣代天地行威。”
他的下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表现了本人非凡的志向。老师又要求学童们以“山”、“海”两字作一绝对。当其他人还在苦苦思索之时,林则徐吟道:“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老师听了,大加赞赏,说他前途不可限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则徐
林则徐主要事迹是
林则徐主要事迹:
1、放眼世界
林则徐在研究西方方面带了头,成为中国近代传播西方文化,促进西学东渐的带头人。我们从中国国际法学史角度看,他在鸦片战争中,不仅是维护国际法原则的中流砥柱,而且也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的开山者。
2、治理水利
在其仕宦生涯中,十分重视并努力举办水利事业,兴修浙江、上海的海塘、太湖流域各主要河流等水利工程,治理运河、黄河、长江。林则徐治水注重深入实际,事必躬亲。
3、防卫新疆
林则徐不顾年高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林则徐所译资料中发现沙俄对中国的威胁,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
4、广州禁烟
自道光十九年(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起,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10月清廷革林则徐两广总督职止,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抗英军事斗争共19个月。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扩展资料:
主要著作
林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书》《荷戈纪程》等著作。所遗奏稿、日记、公牍、书札、诗文等,建国后辑为《林则徐集》。
林则徐著作包括奏折、公牍、文钞、诗词、信札、日记以及他主持翻译的《四洲志》等译作。这些著译散藏各地,长期没有经过系统整理。
《林则徐全集》分奏折、文录、诗词、信札、日记、译编六卷,共十册。
林则徐书法的主要成就是行草,而又以《集王圣教序》为基本路数,属于 传统派系,通篇秀劲乃其可贵之处。同时,从林氏楷书作品亦足可见其临池之功力。
林氏在1827年(道光七年)《跋沈毅斋墨迹》中说:“初学临摹辄舍唐人矩范而躐等于钟张羲献,是犹未能立而使之疾行,僵卧必矣”。
可见,林氏有自己的学书心得,从唐人入手是他的主张。实际上,林氏并没有忽视“取法乎上”的传统共识,其楷书,不拘泥于某家框架,也并不纯然是唐人的规矩,还在使转之间偶尔透露出晋人的风度,愈是晚期之作愈如此。
林氏的书法取势,端重安详,绝无矫揉造作的气息,虽不属于雄强一路,但其字里行间体现出一股中华民族固有的浩然正气、凛然大义。
林则徐的故事
1、林则徐的故事——虎门销烟
林则徐派人在虎门海滩的高处,挖了两个长宽各五十丈的大池,池壁有涵洞与大海相通。6月3日,林则徐率领广东大小官员,前来监督销毁收缴的鸦片。
一箱箱鸦片被投入浸满海水的大池中,再倒上海盐和生石灰,顿时池水沸腾,浓烟滚滚,鸦片化作了灰烬。成千上万围观的群众,发出了春雷般的欢呼声。一批焚毁,冲刷干净,又投入一批。就这样,虎门销烟整整持续了二十三天。
2、林则徐的故事——太极芋泥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时,英、德、美、俄等国的领事为了奚落中国官员,特备了西餐凉席“招待”林则徐,企图让林则徐在吃冰淇淋时出丑。事后,林则徐也设丰盛筵席“回敬”,这些领事先生。
几道凉菜过后,端上了一盘颜色暗灰而发亮,深褐又光滑,似两条鱼颠卧其中,不冒热气,犹如冷菜。
一位外国领事拿起汤匙舀了一勺,往嘴里一送,烫得两眼发直,吐都来不及;又听得“吱”一声,只见另一位领事的嘴唇也烫出了一圈红红的“花边”,其他客人都给惊呆了。这时,林则徐漫不经心地站起来介绍说:“这是中国福建的名菜,叫做太极芋泥。”从此,该菜名噪远。
3、林则徐的故事——雨化事件
林雨化,字希吾,是林则徐的同族长辈,亦是林宾日所创立的真率会的中坚分子,为人正派不阿,不畏权势。
他揭发当时的福建按察使钱士椿营私舞弊,遭钱士椿罗织罪名报复,林雨化拒不认罪,钱士椿则迫林雨化父亲代押。结果林雨化被监禁七个月后,遣戍新疆,途中受尽折磨,直到六十岁时获释归乡。
林宾日对林雨化的遭遇感到无限愤慨,林则徐少时已经从父亲口中听闻林雨化事件,希望一见林雨化。在父亲的引见下拜见了林雨化,拜读其著作。之后,林则徐对吏治腐败加深了认识,日后对他的改革吏治有重要作用。
林则徐的家离南宋抗金将领李纲之祠不远,结果那里成为他和朋友联谊之所。此后,林则徐特别游览历代爱国者的遗迹,感受到爱国及民族思想的熏陶,后来他和友人梁章巨发起修葺李纲墓地行动,又重修于谦祠墓。
4、林则徐的故事——改诗深意
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年轻时功名未就,跌宕不羁,曾有咏新月诗云: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林则徐读了,认为女婿诗虽好,但却小有不妥,于是替他把“必”字改为“况”字。沈葆桢的诗托月言志,未免自视清高,气量偏狭。
林则徐把它改为“何况清辉满十分”,诗意迥然不同,成为功名未就时,蓄才积识以备济世之用,一旦身居高位便可大展身手,实现治国安邦的宏图大业;而且对照上下句,诗中隐含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深意。一字之差,反映了翁婿两人的不同襟怀。
5、林则徐的故事——同榜之谊
潘锡恩,曾任江南河道总督兼漕运总督。晚年晋封太子少保,去世后赐谥号“文慎”。嘉庆十六年(1811年)辛未科开科取士后,林则徐赫然列居放榜单中第二甲九十二名进士中的第四位,潘锡恩列居第三十五位。中进士后两人都被选任为翰林院庶吉士。
其后潘锡恩在任会试同考官后的第二年(1817年)大考中名居第一,其所写的《澄海楼赋》一文深受嘉庆皇帝的欣赏。这两位彪炳史册的人物是同榜也是知己,在清朝嘉庆、道光时期曾有一段不平凡的交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则徐
林则徐的伟大事迹50字数
事迹——林则徐虎门销烟
面对鸦片奴化中国百姓、和大量白银的流失,林则徐站出来大呼:再不禁烟,中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
皇帝让林则徐去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了广州后,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鸦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
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英国政府的代表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鸦片。
扩展资料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 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林则徐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