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一词是源于希腊语光线和绘画、绘图,两字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线绘图”。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发射或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有人说过的一句精辟的语言: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
为什么每个电视剧的拍摄方法都不一样?同一个场景有的电视剧是靠来回左右摆动拍摄
拍摄取景中,利用前后镜头在景别、动静变化等方面的巨大反差和对比,来形成明显的段落间隔,这种方法适合于大段落的转换。 其常见方式是两极景别的运用,由于前后镜头在景别上的悬殊对比,能制造明显的间隔效果,段落感强,它属于镜头跳切的一种,有助于加强节奏。
利用摄像机的运动来完成地点的转换或者利用前后镜头中人物、交通工具等的动势的可衔接性及动作的相似性,作为场景或时空转换的手段。
这样的转场技巧由于运动的冲力和本身的连贯性,所以,一旦找准前后镜头主体动作的剪接点,那么场景转换会非常顺畅。这种转场方式大多强调前后段落的内在关联性。
谁能帮忙解释下电影拍摄手法的正打和反打是怎样的?
“正反打”的定义。这应该是一种在拍摄现场调度组合镜头的规律性规则,百分之九十运用于双人对话场面(实际上多人对话的场面拍摄依然可以通过镜头切割空间的办法而形成正反打的既成事实)。在拍摄的时候它的特征是A和B双人对面而视或站或坐,摄影机一般固定为三个机位,A身后对B的正面半身或特写,B身后对A的正面半身或特写,以及AB侧面的小全景。一般的取景为“越肩”即越过背向摄影机的人的肩膀拍摄说话对手的正面,这里面还可以根据剧本对话的侧重,切换插入几个不带肩膀背影的特写镜头做为正反打组合的补充。正反打还可以有不同形式的变种,比如在汽车内拍摄的对话场景,两人并排坐,但摄影机机位基本都是越过一个人的身位拍摄另一个人说话时的半身或者脸,也形成了一个正反打的既成事实,如此等等
根据正反打的特殊性,不知道是谁还发展出了一套相当古板的约定俗成所谓“轴线”原则,即画一条虚拟的轴线垂直穿过AB二人面对面的平面,摄影机所取的三个机位必须在轴线的一侧,否则就会被指责犯了“跳轴”的错误。关于这条规则和为什么会有相应的观念的形成,在后面会有相当全面详细的批判。
同样的场景同样的相机摄影家与普通人拍出来的效果就是不一样,原因在哪?
你只看到同样的场景和同样的相机,没看到不同的地方。这种就是典型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一样的地方包括:
相机设置不同,相机可设置的拍摄参数包括光圈、快门、ISO、测光方式、曝光补偿、对焦、是否使用闪光灯、文件格式(RAW or JPG)等,这些不同的组合可以达到不同的景深、画质以及其他很多细微的不同的效果。摄影家可以根据场景和他的经验、他想表达的东西来做最好的设置,而普通人通常连光圈快门是什么都不知道,通常只知道用P档等傻瓜模式拍摄;
摄影家和普通人对光线的把握不同。摄影家会观察拍摄现场的光线条件并加以利用,如果现场光线不理想,摄影师会考虑用闪光灯或反光板之类的东西对现场光进行修饰。而普通人一般不管顺光、逆光、测光,只知道按快门;
摄影家的拍摄角度多变。摄影家根据表现力的需要,会选择低机位、高机位或一般机位,而且会考虑不同的拍摄角度。而普通人一般就是站在哪里就在哪里拍,只知道按快门
摄影师更会构图。摄影师可以根据拍摄现场的特点进行灵活的构图,会考虑主体放在照片的哪个地方更能够得到突出和强调。而一般人通常认为把拍的东西框在画面中间就ok了
摄影家的后期制作更专业。不管是胶片时代还是数码时代,对照片进行一些后期的修饰通常都是必要的。但是一般人不但往往忽视这一块,还为自己的图片从不ps而感到骄傲,真的很可笑。
摄影师对画面的要求更高。在普通人对一个漂亮的场面连续拍摄时,可能摄影家还不满意,还不愿意按下快门。他还在等待一些高潮的发生,比如一朵白云、一群飞鸟或者一个形单影只的人走过。摄影师知道什么样的照片才不是普通的,才是精彩的
以上都是技术方面的范畴,其实摄影师还会在心理和习惯的层面对拍摄画面进行各种有风格的表达,这些就是要通过长期的摄影学习和实践,大量的阅读才能达到的一种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