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是佛教建筑之一,佛陀入世中国教化世人的办事管理机构,系皇帝直接接引并侍服于宫廷,故亦称佛寺。所以宫延、寺院建筑与园林之相,系出—脉。佛寺就表示敬信佛陀教化,顺理即化。所以寺,包括祠堂皆是敬顺仰止之地,得妙法真如之地,当顶礼。寺庙庄严,神圣不可侵犯,寸土之间,可随顺而不可随意更改,敬顺即得妙法。
寺在古代有什么含义
寺的含义如下:大道场里面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部分,一个是佛学院,佛学院决定是专科的,十个宗派建十个道场,另外一个修行的,领众修行,解行相应,这个名称也都要现代化。所以今天即使在外国,佛教的道场还用「寺」,人家一看到「寺」就想到这是个宗教,这是迷信,这个字变成迷信的符号,给人印象不好。其实这个「寺」,今天懂得它的本意的人实在讲太少太少,佛家的道场为什麽要用「寺」这个名称,我们在外面弘法对於这一桩事也要讲得清楚,讲得明白。现在一般人讲寺跟庙就联起来了,其实寺跟庙完全不相同,庙是祭祀鬼神的地方,寺是从前政府办公的机构,两回事。佛教是汉朝传到中国来的,汉明帝永平十年,这是正式由国家派使节迎请摩腾、竺法兰到中国来,公元六十七年。
汉朝的制度,君权跟相权是分开来的,虽然是专制,但是非常合理,就是有哪些机构直接是皇帝管的,哪些机构是宰相管的,宰相是皇帝任命的,但是他的权利很大,他管理国家的政治,像现在的国务院一样。但是从前外交是皇帝直接管的,现在外交是在国务院,以前皇帝管外交。皇帝底下的机构名称就叫寺,他底下有九个机关,我们今天讲的一级单位,直接归皇帝管,这九个机构都称作寺,归宰相管的这个底下的机构就称部,由此可知,寺跟部是一个意思。在汉朝的时候不称部长称尚书,像礼部,管教育的,就是现在讲的教育部,礼部尚书就是教育部长,管全国教育,他底下有两个助手:侍郎,左右两个侍郎,就是现在所讲的次长,现在也是两个次长,一个政务次长,一个常务次长,现在名称不一样,实际上是一桩事情。
皇帝下面管九个寺,寺的长官叫卿,所以我们读古书,里面常讲三公九卿,九卿就是皇帝下面办事的九个单位的主管,称之为卿。三公的地位就高了,三公相当於现在所讲的资政,皇帝遇到什麽困难的时候要向他们请教的,这大多数是元老来充任的。当时管外交的机构叫鸿胪寺,鸿胪寺相当於现在的外交部,鸿胪寺卿就等於现在的外交部长。摩腾、竺法兰从外国到中国来,到了中国之後由鸿胪寺(外交部)接待,来了之後跟中国朝野一接触就谈得很投机,在理念上彼此都能认同。中国在过去有儒家、道家、春秋诸子百家,汉武帝才建立了中国教育制度,汉武帝决定采取孔孟的学术作为中国教育的主流,他这个决定一直到清朝,所以儒家的思想主宰中国将近两千年多年。
谈了之後,谈得很投机,中国人就想把这两位法师留住,别让他回去。外交部是招待外宾,是临时的,总不能长住,那不像话,於是再成立一个机构,也称作寺,称寺就直接归皇帝管。後汉的首都在洛阳,所以在洛阳建一个寺,就叫白马寺,你从这里也看到中国人的人心厚道。白马虽然是畜生,驮经,驮佛像,从那麽远驮到中国来,也不能把牠忘掉,所以这个寺的名字就叫白马寺,这是中国第一座寺,直接归皇帝管的。实际上这就是佛陀教育部,这个机构专门管佛教育的,当时最重要的工作,一个是译经,另外就是解释佛经,就做这个工作,所以它是教育。於是从明帝以後,中国就搞成两个教育部,教育系统就搞成两个,这也很特殊,一个是皇帝管的佛教育。
总而言之,寺在古代(汉朝)是政治机构。
寺和庙在古代是干什么的 在古代寺和庙是干什么的
1、“寺”在古代是专指皇帝的行政机构的,比如古代的大理寺,主要的作用就执掌管审谳平反刑狱的官署。最早是从北齐开始设立,以后历代王朝都延用其制,直至清朝。2、称为“寺”的机构还有:鸿胪寺(掌宾客及凶仪之事。领典客、司仪二署)、太常寺(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光禄寺(掌管朝廷祭享、筵席及宫中膳羞的机构)、太仆寺(掌管皇家车马仪仗的机构)。
3、“寺”在古代汉语里有“持续,相续”的意思。意思是说,皇帝设立的这个机构是个永久性的机构,不是临时性的机构,是要国祚绵绵、代代延续下去的,这就称“寺”。
4、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倍受历代王朝重视,认为佛教的思想有利于国家统治,并且对民众有教化作用,因此中国的皇帝把教授佛法并且供僧团居住、学习、修行的场所称为“寺”,希望这个场所能够永久的存在下去。所以寺是办事的机关,教育的机构。
5、而最开始的庙,它仅仅是人们所供奉的雕像而已,比如孔子庙老子庙等等,这些都是人们所敬拜的对象,到了西汉的时候,佛教的信仰传到了中国,并且当时的皇帝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文化,于是便学习的起来,之后建起了给佛家居住的地方,从那以后开始发扬起了佛学,之后经过了不断的演变这种地方也被人们称为“寺”,就这样变成了佛家专门居住的场所。
6、总的来说,这两个地方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只不过他们所信奉的人并不一样“寺”所信仰的都是那些西方的佛,比如观世音菩萨,释迦摩尼等等,而“庙”信仰的则是,中国数千年以来一直所推崇的对象还有那些中国的神仙。
寺的意思
寺释义:1.古代官署名。 2.佛教的庙宇。 3.伊斯兰教徒礼拜、讲经的地方。 4.姓。
详细字义:
寺 sì
〈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寸,之声。寸,与法度有关。本义:古代官署的名称。秦以官员任职之所,通称为寺。如:大理寺(职掌审核刑狱案件))
(2) 同本义 [government house]
寺,廷也,有法度者也。——《说文》
寺,治也,官舍也。——《一切经音义》
寺,官舍也。——《三苍 》
寺,官也。——《广雅》。按,朝中官曹所止理事之处。
令骑奴还至寺门。——《汉书·何竝传》。注:“诸官曹之所,通呼为寺。”
城郭官寺。——《汉书·元帝纪》。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
列寺七里。——左思《吴都赋》
(3) 又如:寺正(大理寺正卿的略称);寺舍(官舍。官署办公的房子;佛教僧侣的房舍);寺库(古时寺观里设的当铺);寺省(古时中央行政机构“省”和“寺”的合称);寺曹(九卿官署);寺署(官署);寺卿(九寺大卿的简称);寺棘(大理寺的别称);寺丞(官署中的佐吏)
(4) 佛教的庙宇 [temple]
寺,汉西域白马驼经来,初止于 鸿胪寺,遂取寺名,创置 白马寺。——《广韵》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又如:寺宇(寺院);寺刹(寺和塔);寺主(主管佛寺事务的僧人);寺庵(僧和尼所居的寺庙);寺寝(祠庙的后殿)
(6) 某些宗教供礼拜、讲经的处所 [monastery]。如:礼拜寺;摩尼寺;特指伊斯兰教礼拜讲经的地方
清真寺
(7) 奄人,内监。古代皇宫内供使令的小臣 [eunuch]
未见君子,寺人之令。——《诗·秦风·车邻》
匪教匪诲,时维妇寺。——《诗·大雅·瞻卬》
齐寺人 貂。——《左传·僖公二年》
阍,门者也,寺人也。——《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
(8) 又如:寺人(太监,古代宫内供使的小臣,东汉后专指宦官)
(9) 姓
古代政府机构很多都叫“寺”?这个“寺”有什么含义?
“寺”指“宦官”,也是一种观点。但不管怎样,九卿府邸称“寺”自汉始,这也是有据可依的。《唐书.百官表》曰:“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卫尉、大鸿胪、宗正、司农、少府为九卿,后魏至今卿名虽依然,而所莅之局此谓寺,因名九寺。”说起的是,“寺”,最开始与佛家不相干。东汉明帝年里,天竺僧摄摩腾、竺法兰盘以白马驮经东来,初驻于汉朝承担“外交事务”的鸿胪寺,后以“寺”之名,在洛阳市雍关西移建“洛阳白马寺”。
“寺”字的字型和含义,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全过程,并且含意许多。它的初期含义之一,是指官署。寺院是之后的隐喻含意。“寺”字最初常见于西汉金文字体,是个意会兼形声字。它的本意是持取,即“持”的本字、古字。与此同时,它与一些中国汉字通用性,有好几个含意。“寺”字包括有“寸”字部首,“寸”字掌握分寸、限度、法纪的含意。因此,它就被本义朝中、官署。由于朝中、官署把握着制订、实行纲纪的权利。秦代时已经有这一观点,例如“卜、史、司御、寺、府”全是官署名字。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汉明帝梦金兵,而摩腾、竺法始以白马陀经入我国,明帝处之鸿胪寺。后造洛阳白马寺居之,取鸿胪寺之义。隋曰道观,唐曰寺。本朝则大曰寺,次曰院。”东汉明帝阶段,因汉明帝“感梦求法”,外派高官西行求法,将佛家引进在我国。汉明帝派遣的高官她们在塞北的大月氏(古时候巴基斯坦)碰到了来源于天竹的佛家弟子摄摩腾和竺法兰盘,得佛书佛象,因此相携同行,以白马驮经,并于永平十年(67年)赶到那时候的京都雒阳。
朝中也叫朝堂,自然并不是敬奉如来佛祖的地区,中国人事死如生,看待自身先祖十分尊崇,古话曰国之大事祀与戎,凡关键事体务必先斋戒沐浴焚香祈祷祖先,获得祖先的批准才可以做事。长此以往祭拜祖先的寺院就延伸变成最大阶的位置所属。而后释迦摩尼佛佛家才入华,出自于崇拜当然也需要分配到寺院同一级别的场地,因此是目前寺院后有佛教寺院。
古代政府机构很多都叫“寺”,这是怎么回事?
因为最初的“寺”就是古代皇朝的行政管理机构,只不过后来因为佛教西来把佛教的庙宇称为了“寺”。
“寺”的起源
寺的称呼最早源于西周时期,在我国“寺”的原意指的是宦官、太监。西周时期称呼太监为“寺人”,《周礼》中谓天官冢宰所属有寺人,为宫中侍御之宦。
后来到了秦朝时期,寺逐渐演变为管理宫中宦官的机构,“寺”这个字逐渐就带上了政务机构的属性。汉灭秦以后,继承了秦朝的各种遗产,皇朝各种管理机构也在秦朝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寺就逐渐演变成了九卿的官署的通称。不过九寺成为正式的官署定名是在南北朝的北齐时期。例如大理寺、鸿胪寺等这些大名鼎鼎的机构。
“寺”的演变
东汉明帝时期,因汉明帝“感梦求法”,派遣官员西行求法,将佛教引入我国。汉明帝派出的官员他们在西域的大月氏(古代阿富汗)遇到了来自天竺的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得佛经佛像,于是相偕同行,以白马驮经,并于永平十年(67年)来到当时的京城雒阳。为了给两位高僧一个居住和翻译《四十二章经》的地方,汉明帝敕命在城西的雍门外按天竺式样建造了一组建筑,以僧人们暂住的“鸿胪寺”的“寺”字称之,为了纪念白马驮经之功,便将这组建筑命名为“白马寺”。
但是据考证汉朝时虽然九卿之中有大鸿胪一职,但是并没有设立鸿胪寺,鸿胪寺是在北齐时真正定名的。所以这里寺是由鸿胪寺演变而来这种说法是存疑的。
“寺”的含义
所以”寺“在我国古代有三重含义:
1.佛教的庙宇,发展到后来其他宗教的庙宇以及一些带有祭祀性质的建筑都被称为寺,例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2.官署的意义,一般以九寺代称。
3.宦官的含义,一般以寺人代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