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曾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女性的饮酒率比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上升了73%左右。全国居民中真正做到滴酒不沾的可能不足2亿人,而喝过白酒、啤酒及其他酒类饮料的人数不会少于8亿人。
饮酒要适量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出了关于预防酒精依赖的安全饮酒限度:男性每天饮酒量不得超过1两白酒,女性每天不超过1瓶啤酒,每周至少两天不饮酒。有专家建议,男性每天酒精摄取量不应超过4个单位,女性不应超过3个单位。那么如何计算酒精单位呢?可用酒瓶上标示的酒精浓度(只取数字)×所喝的份量(以公升计)。如酒精浓度为42%的北京二锅头,要想每天酒精摄取量不超过4个单位,所喝分量就不能超过0.095公升,即15毫升的小酒杯,别超过7杯。上述标准实际上只是针对预防酒精依赖,并不意味着不会发生其他健康问题。因此,正常人饮酒要适度,慢性病患者一定坚决戒酒。
错误的饮酒方式有哪些?
1、抠喉咙催吐。有的人喝完酒后再“抠喉咙”把酒吐出来,殊不知,这样做,酒是吐出来了,胃却没有摆脱“厄运”。“抠喉咙”催吐是一种不科学的解酒方式,容易导致胃出血、急性胰腺炎等急症,对身体造成伤害。
2、酒后服药。酒类都含有不同程度的酒精,药物在酒后服用,可以增加毒副作用。如酒后服镇静药、催眠药、抗癫痫药、抗过敏药、降压药等,一方面可增加对大脑的抑制效应,而另一方面又使药力陡增,超过人体正常耐受量,致使发生危险。
3、酒与咖啡同饮。酒精伤身,咖啡因具有兴奋、提神的作用,过量亦可对身体造成影响。如果酒精与咖啡同饮,犹如火上浇油,可加重对大脑的伤害,并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增加心血管负担,造成的危害超过单纯喝酒的许多倍,甚至更容易危及生命。
4、浓茶解醉酒。两者合在一起大大加重了心脏的负荷,可引起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因此心脏有疾患者切忌用浓茶解酒。另外,酒精被吸收后,90%以上被肝脏的醇脱氢酶氧化为乙醛,再被醛脱氢酶氧化为乙酸,最后被肾脏排出。此过程一般需4~6小时。饮酒后饮茶,可促使尚未氧化的乙醛过早进入肾脏,而乙醛对肾脏有损害作用。
5、酗酒后看电视。饮酒使眼睛充血,若饮酒过多,则会对眼睛有较重的损伤,能使视神经萎缩,严重的甚至可导致失明。看电视可使视力衰退,而饮酒又损害视神经,二者同时进行,等于火上浇油,对视力大有损伤。如果加上酒后引吭高歌,也许会损害您的声带。因此,饮酒后一定不能急于看电视,老年人尤应注意。
如何饮酒少伤身?
1、拒绝“一口闷”提议
当朋友聚会或走访亲戚时适当饮酒助兴是可以的,但切勿“感情深,一口闷”“小酒不断天天醉”,最后烂醉如泥,祸从酒出。饮酒后五分钟乙醇就可进入血液,30-120分钟时血中乙醇浓度可达到顶峰。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若慢慢饮入,体内可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产生量就少,不易喝醉。对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胃酸过多、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癫痫、老年痴呆等的人,要尽量禁酒。从事驾驶员或高空作业等职业的人,应慎饮或不饮。而急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病伴有糖尿病的人应绝对禁酒。
2、主食+酸奶+瓜果的搭配是“护胃法宝”
去喝酒之前吃点东西,一则能够在胃里形成一些保护,减少对胃壁的刺激;二则使酒精和食物混合在一起,降低它的浓度,延缓酒精的吸收。酸奶就是最好的胃壁保护层,因为本身就粘稠,而且还加入了植物胶增稠剂,在胃中停留时间相对较长;而淀粉类的大分子则能和酒精发生结合,直接起到延缓酒精吸收的作用,作为经过发酵反应的淀粉类食物,如馒头、面包、豆类食品等效果更好,因为酒精能够钻进淀粉分子的螺旋当中,形成“包合物”。喝酒前饱餐一顿馒头加酸奶,绝对比怀揣醒酒药效果更可靠。酒后吃点瓜果如香蕉、苹果、梨、柑橘、西红柿、西瓜、哈密瓜等,这些果糖类的食物有加速酒的代谢作用,且有解酒、醒酒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