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蜂螨。蜜蜂在养殖过程中病害比较多,但是在国内很多地区比较普遍的病是蜂螨,它主要原因就是受温度的影响,一般养蜂过程中每年需要给蜜蜂两次除螨,否则蜜蜂在越夏和越冬时极易全军覆没。蜂螨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气候多变的季节,它对于蜂群会产生毁灭性危害,一旦蜂群出现蜂螨,会在短时间内导致整个蜂群灭亡,中蜂往往会逃群。
2、把意蜂王当成了中蜂王。中蜂是我国传统的蜂种,它的适应力强,饲养习惯就是不开箱自由繁殖,而意蜂却不一样,它的产量虽然极高,但是它的适应力较弱,对于我国气候条件适应能力并没有中蜂那么强。所以在饲养过程中每年是需要换王的,否则会导致蜂群质量逐渐下降,一旦出现蜂群蜂王现象,极易导致整个蜂群灭亡。而且不但要每年换王,甚至可以一年两次换王,更要注重更换优质蜂王。
3、喂糖。给蜜蜂喂糖在农村来说是比较不受欢迎的,所以以前养过中蜂的朋友在改养意蜂后,还是采用中蜂的放养方法,但是最后却导致全军覆没。意蜂是外来物种,放到中国的野外就是死路一条,中蜂留足蜂蜜可以过冬,意蜂不喂饲料不说一个冬天,就是连绵阴雨十几天也可能造成大量蜜蜂死亡。
养蜂刚起步怎么办
一、初学养蜂者怎样购置蜂群?
首先同时购进两个小群为宜。就气候来讲最好选在春季和秋季,并且气温在20—30℃之间的时候,此时外界气候温和,蜂群活动能力较强,丰富的蜜源植物开花,此时购买蜂群繁殖较快。初学养蜂者,由此开始边学边实践,使知识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巩固,使蜂群在繁殖中逐步增加,为日后扩大养蜂打下坚定的基础。
二、怎样选购好的蜂群?
选购蜂群时,首先要作蜂箱外部观察,如工蜂出入勤快,带花粉回巢的工蜂比例大,一般是好的;开箱察看时,如蜜蜂安静,不扑人,表示蜂群性情温顺,便于管理;工蜂体色新艳,封盖子脾整齐,连成大片,表示蜂群健康;蜂王体壮,行动稳健,产卵整齐,动作迅速,全身密布绒毛,颜色鲜艳,说明蜂王年轻,体质好。此外,还要观察老蜂与幼蜂,糖脾与子脾的比例,体色鲜艳,幼蜂与子蜂比例大的为好蜂群。此外刚开始学养蜂者,买蜂时最好要求带一部分空的旧巢脾。
三、如何选择理想的养蜂场地?
养蜂无论是定地饲养,转地饲养,蜂群的繁殖和越冬等场地的选择,都是养蜂生产成败之关键。一个理想的养蜂场地,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蜜粉源丰富,水源良好,交通便利,地势高燥,地形开阔,在半径2—3公里内没有其它蜂场,没有农药污染。如果定地饲养一定要选择在阳光充足,正面有开阔的南麓山坡,北面有山挡住西北风,夏季又有南风吹达,正属冬暖夏凉之地。同时还要考虑全年至少要有一种以上的主要蜜源和多种花期交错的辅助蜜源,才可能保证蜂群的繁殖和获得大量的蜂产品。但是如果蜂场高度集中,蜂群密度太大,即使蜜源条件再好,也难免产生“僧多粥少”的局面。因此,这些因素对于养蜂人来说是必须要考虑到的。此外,养蜂场的环境必须要安静、清洁,不宜把蜂场设在靠近铁路、牧场和蜜蜂敌害较多的地方,特别是农药仓库和蜂产品加工厂附近(因为加工蜂蜜时有大量蜜香飘出,引诱蜜蜂而至,易进难出,造成大量蜜蜂致死)。在山区养蜂,还应注意防洪和防火。
四、怎样检查蜂群?
随着季节的变换和外界蜜源的交替,蜂群内部也就会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在春季分蜂热产生之前和主要流蜜期的开始与结束,以及蜂群越冬前的准备等,都必须对蜂群进行仔细的检查,以便更好地掌握蜂群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根据不同情况,检查可分为全面检查、局部检查和箱外观察等三种方法。
1、全面检查:对蜂箱各巢脾进行检查,叫全面检查。全面检查应选择风和日暖,气温在14℃以上的时候进行。检查前须准备好应有的工具,检查员一定只能站在蜂箱的侧面,并背靠阳光。操作要细心,动作要稳、准、轻快。当蜂箱装满巢脾时,应先取第二脾,暂放蜂箱旁边,或放在待用箱内,如没满脾的箱,只要将边脾向箱边推移。检查各巢脾时,两手紧握脾框的框耳,垂直提脾。先观察巢脾一面,观察时与眼睛保持约一尺远的距离。看完一面后,再将上梁竖起,并以梁为轴向外转半圈,然后两手放平观察另一面。观察时要看虫、卵、蜂、花粉和蜂王的情况。分蜂季节要看有无自然王台。放回巢脾时,要注意莫挤压蜜蜂,蜂路宽窄要造当。
2、局部检查:只需了解蜂的某些情况,或者在外界气温低又缺蜜源,而不宜作全面检查时,只提少数巢脾进行检查,叫局部检查。检查时如发现巢脾边角有存蜜,说明不缺饲料;巢脾中间有新产的巢,说明有蜂王存在;巢脾上出现有新蜡,表示蜂群有修造巢脾能力。
3、箱外观察:进行箱外观察,可以通过巡视蜂箱,观察蜜蜂在巢门口的活动来判断蜂群情况。如采集蜂出入繁忙,采集量大,甚至有回巢落在踏板上并有啪啪响声,这就表示进入大流蜜期;工蜂在巢门口来回爬行,显得焦急不安,这可能失王的表现;如巢内发现不时爬出翅膀残缺的幼蜂,是受蜂敌危害的象征;箱内箱外经常发现蜘蛛和粉沫粪便,则有巢虫危害象征;不分气候,蜜蜂随时飞出巢外,而巢门前一、二米处发现有新死的蜂,搬起蜂箱又感觉很轻,则可能是巢内缺蜜。早春或越冬进行箱外观察,对及时了解蜂群情况是很有必要。
五、养蜂应具备哪些主要用具?
养蜂用具包括:蜂箱、巢框、摇蜜机、巢础、蜂帚、割蜜刀、起刮刀、移虫针、蜂帽、喷烟壶等。
六、养蜂主要用具的用途
蜂箱:蜂箱是蜜蜂的巢穴,可防外界蜜蜂天敌的侵害和为蜜蜂避风挡雨、保温;
巢框:是固定巢础的外框;
巢础:是用来诱导蜜蜂做巢房的模具;
巢房:是蜂王产卵和酿造蜂蜜的地方;
割蜜刀:取蜜时如果装蜜的巢房已经封盖,则需用割蜜刀割开巢房盖,使蜜能摇出来。
割蜜机:用来摇取巢房内蜂蜜的工具;
蜂帚:取蜜时将巢脾上的蜜蜂扫落的工具;
起刮刀:是检查、管理蜂箱时常用工具,用它可以撬动粘连的巢框,刮蜂胶、除赘脾和蜡屑,还能用来起 钉子和卡子;
蜂帽:开箱检查、管理蜂群、取蜜时防止蜜蜂螫刺而佩戴的帽子;
移虫针:迁移王台幼虫的工具;
喷烟壶:开箱检查、取蜜、收集野蜂群时遇到性情凶暴的蜂群时,一用来防止蜜蜂螫到而喷烟的工具。
七、养蜂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对于养蜂经验欠缺的初学者来说,最容易造成养蜂失败的原因是病虫害。对于有经验的养蜂者来讲,放蜂场地的选择失算、恶劣的气候和意外事故,则是造成失败的原因。
八、怎样合并蜂群?
在某种情况下,往往出现蜂群强弱悬殊或失王现象,那就务必采取合并办法来处理,但合并只能以弱并强或无王群并有王群,如果两群蜂王诸在,务必先将较次的蜂王除掉,然后再并。在大流蜜期和早春蜂群定地陈列时,以及晚秋冬前,可直接合并法;合并时,选择一个傍晚时间,将无王群的蜂连脾放进有王群的蜂箱边,使两群相隔一寸距离,再全部喷洒一次蜜酒溶液,使两箱气味一致,第二天再将巢脾靠拢,这时若无争斗现象,合并就算成功。
为了安全可靠,一般可取间接合并法,即在合并前,用铁纱板隔离放在一起,经过一昼夜,当两群蜂气味一致时,撤除铁纱板合并,也可用报纸代替铁纱(报纸上打些小孔),让蜂将报纸咬通,自然合并。
如果失王时间较长的蜂群要先补一、二框封盖子脾,然后再合并,效果更佳
马蜂养殖失败经验?
一、技术问题
技术欠缺是胡蜂养殖亏本的主要原因,事实上目前很多胡蜂养殖技术都尚处于摸索阶段,不像蜜蜂养殖那样已形成相对完善的技术体系,更多的是要求养蜂人自己摸索并总结经验和教训,因此多数新手开始养胡蜂时基本都在亏钱,只有极少数肯用心专研并坚持下来的人能赚到钱。
胡蜂
二、场地问题
胡蜂对养殖场地的要求比蜜蜂还要高,原因是胡蜂是偏肉食性昆虫且食物需求量大,若蜂场附近食物资源过于匮乏则蜂群发展特别缓慢,最终结果往往是投入与收益完全不成正比,另外胡蜂对人工养殖的蜂蜜也有极大的威胁,一旦与蜜蜂养殖者发生矛盾还可能出现被投毒的情况。
胡蜂
三、蜂种问题
胡蜂养殖最主要的成品实际上是蜂蛹,但真正靠销售蜂蛹赚到钱的人少之又少,倒是那些卖蜂种的人反而能赚到钱,归根结底是新手太过于关心蜂种的产能,却忽略的不同蜂种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因此选择蜂种时不要只关心蜂种产能问题,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蜂种。
胡蜂
四、销路问题
销路是任何养殖项目都绕不开的话题,事实上很多骗子都是利用新手担心销路问题来行骗的,诸如什么包销售、包回收或签订合同饲养等等,等将蜂养出来后才发现骗子早已消失不见了,因此发展胡蜂养殖之前一定要调查好销路,千万不要等蜂都养出来了才火急火燎的去找销路。
综上所述,胡蜂养殖亏惨了的原因虽然非常多,但归根结底还是技术和销路上的问题,没有技术便胡乱养殖基本是血本无归,而没有销路便盲目养殖更是九死一生。
为什么新手养蜂,总是取不到蜜?
大家好,很多新子朋友刚入门,经常喜欢问我说:“养蜂为什么在留蜜季节确往往总是取不到蜜呢?为什么我们养的蜜蜂却总是能取到那么那么多的蜜呢?”
这里请注意首先,大家养蜂就要认真去了解蜜蜂的特性和习性,大家需要知道的是,密蜂在不同的工作日龄,它所能够去干的活是不一样的,如果到了采集花期的时候,你的蜜蜂都是一些老蜜蜂或者都是一些才刚刚出房的新蜜蜂,那么可想而知,这些蜜蜂,它们肯定是不会帮你去成功的采集蜂蜜的。那么,如果说你打算在留蜂蜜的季节大展身手多采集蜂蜜。
那么,第一步:你就必须提前35天到40天去想办法多多的繁殖蜜蜂。这就叫做提前繁殖,提前繁殖40公分左右。还有,第二步:就是采取官网打蜜,也就是说要蜂蜜不要蜜蜂。在采蜜留蜜的季节中,有的朋友为了能够获得大量的蜂蜜,通常采用过度取蜜的方法来实现,最后取了一次蜜后没有妥善管理,最后造成蜂群出现很多问题。
其实很多新手的养蜜蜂的人,他们不明白的是:“你的蜜蜂群踩的蜂蜜越多,就说明你的蜜蜂死的会越快越多。而我们把蜂王关起来之后呢,蜂群在一个花期,整体都是停止产子的状态,只会溅出来蜂蜜,不会溅出来花粉。而草房里面的蜂盖子也是出一个少一个了,腾出了大量的地方,去给工蜜蜂出蜂蜜。虽然您在留蜜的季节没有打到蜂蜜,但是你的蜜蜂可能会繁殖的更加好。反之如果您在留蜜的季节,打到了很多的蜂蜜,那么就可能您要面临的是,您的蜂群会一下子垮下来,溃不成军,因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