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不但有客观的外在因素,也有主观的内在因素,因此,要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要学会调节,控制以及改变客观的外在因素,同时家庭,学校,社会也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大学生应该成为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的主人;强化心理健康意识,心理健康意识的确立是和很关键的第一步,因为心理健康知识是大学生增进自我了解,并进而达到自我调节的必不可少的武器,而实践也证明,系统地学习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大学生,在自我调适,自我疏导方面普遍表现良好,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大学生应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心里健康水平
大学生健康心理养成:
一、保持和睦的家庭关系
每日一小时:在家时,每天可以把自己的时间留出一个小时来陪伴家人。即使只是在客厅一起坐着看电视,或者只是站在旁边听家人唠叨,这样就给自己和家人提供一个了解彼此的机会,从中会发现不一样的视角和不一样的家人。
二、建专和谐的朋辈关系
学会说“我们”:在人际沟通中,多用“我们”代替“我”“你”“你们”。“我们”指“包括自己在内的若干人”,会让沟通的双方感受到亲切感。
学会说“没关系”:人难免会有做得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宽容能够减少他人在人际交往中的焦虑感,提升交流乐趣。学会说“没关系”既表明自己的大度,也代表自己原谅了他人。
学会说“对不起”:如果自己做的确实有些不对,那么说一句“对不起”,表明自己已经认识到错误,勇于担当责任,愿意接受由此造成的后果。
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我们调节身体和心理的节奏,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同时也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关注身体健康。
心理异常的现象
1.出现离奇怪导的言谈、思想和行为。如:一个人总是蓬头垢面、胡言乱语,时而大笑时而大哭。
2.呈现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如:一个人每天都郁寡欢,以泪洗面,目光呆滞,表现出对生活的失望。
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如:一个学生这个学期经常无故旷课,不能参加学习和考试。
4.影响他人的社会生活。如:经常发短信、打电话搔扰,严重影响对方的生活。
大学生如何增强心理健康
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大学生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鼓励他们采取理智的积极应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2、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学生的学习往往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保持长期学习效率,必须科学地有规律的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同时,大学生还要学会科学用脑。3、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大学生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做到心理健康。首先,大学生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4、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机会。5、加大心理咨询的力度。心理咨询的方式很多,如通过以生活指导为中心的咨询,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交往、择业等问题,改善他们的适应能力。
如何增进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
增进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的方法如下:
1、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节的技巧。
如自我暗示法:即通过内部语言来提醒和安慰自己,如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不要着急”、“一切都会过去的”、“事情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糟”等等,以此来缓解心理压力,调整不良情绪。
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要适量,个体在适当的压力和焦虑下,有助于提高效率,但是不能过重加重负担。压力过大,无益于生活学习,还会导致心理问题;如果完全没有压力,则会荒废大好时光。所以,大学生的生活节奏要合理,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发现自己各个方面的实力,同时注意劳逸结合,科学用脑。
3、保持健康的情绪。
良好的情绪是成功的一半,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
4、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的重要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有技巧可寻的。
首先,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了解和悦纳自己,从而避免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有不正确的投射和猜疑,导致人际矛盾。其次,要合理的调节和控制情绪。很多问题可以用言语化而非情绪来沟通和交流。另外,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豁达的心态也很重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