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算归隐,但不是最突出的归隐派。
李白:生于701年,逝于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在醉时写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
李白有生之年的理想到底是出仕还是归隐?
唐代诗人,特别是盛唐诗人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强烈地追求“寄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热情地向往建功立业的不平凡生活。
李白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惯用大鹏鸟来象征自己的豪迈气概和不羁的精神:“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的“布衣卿相”的抱负就是典型的入仕思想。李白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说:“申管、晏之谈,谋帝余庆拍王之术,竖羡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这强烈的想要表现的宏图大志被他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李白不仅始终如一地对政治关心,对当时的政局也很敏感。他对开元、天宝年间掩盖在繁荣外衣差陪下的政治危机是有认识的,并对玄宗的荒唐思想和错误措施,予以无情的批判。如《古风》“秦王扫六合”是讽刺玄宗求仙问卜,《远别离》是警告玄宗,奸臣专权为祸应该远离,《古风》“胡关饶风沙”和“代马不思越”则是对玄宗挑起战争,又虐害武将的愤慨。至于外戚、宦官的骄横暴乱,李白更是十分痛恨。如《古风》“大车扬风沙”等句,直斥“中贵”和“斗鸡者”,给他们以严厉的批评和揭露。特别在天宝后期,当朝野惊传安禄山的叛乱阴谋时,李白曾“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孤身入幽燕,一窥虚实。然而,“无限济时策,此心谁见明”!
老迈昏聩的玄宗,不过利用李白的敏捷诗才,为他写点行乐词章,并不加以重用。在李白看来,这仍是和“娼优同畜”,他一向所抱“辅弼天下”的愿望,当然无法实现。
离开长安以后,李白便长期活着漂泊流浪的生活,足迹遍布梁宋、齐鲁、幽燕,并多次往返于东越、金陵、宣城。安史之乱后,他本想隐居庐山,却被永王璘邀请参加了幕府。至德二年(757年),永王违背肃宗的命令东巡,被肃宗击败。李白受牵连获罪,长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
李白六十一岁时,李光弼东镇临淮,他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著名的篆书大家,也是李白的叔叔李阳冰处。一代诗仙,就此成为千古传奇!
什么原因让李白归隐
其实归隐只是一种文人找到寄托情感的方式,也蠢梁厅有的是为了吸引统治者的注意渣拆,不是有个词叫终南捷径么,说的就是归隐可能成为更好带隐出仕的方式,因而李白是否是归隐分阶段,木有被统治者注意之前,属于吸引统治者注意或者说对统治者抱有幻想,之后退出仕途也有无奈,算是寄情山水吧,但他不是最突出的归隐派
李白是想要做官还是归隐
其戚岩竖实李白最开始想要做官高大,但是又不想如同平常人一般科考,因为觉得自己很厉害嘛,他想要的就是“保送”形式的进京做官。之后果然被唐玄宗看中了,可是却主要是给皇帝贵妃解闷,平时画点画之类的。李白就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了,然后就起了归隐的念头了,然后枣轿就离开长安,游历大川山河去了
官场未能施展抱负,看透官场黑暗后归隐山林的古代诗人有哪些???
陶谦、郑燮、张翰。
李白不算,他是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的名义赶走的。再说了,“翰林卜并供奉”也不是官职。
孟浩然,没有当过正经的官,也不算。
王维,一直当着大官,做到“蔽此尚书右丞”,副总理级。投降了安禄山当伪官,安禄山死了宏弊迅又回到唐朝当官。
张翰,有一天说:当官没劲,吃不到鳜鱼。于是辞职了,回江南吃鳜鱼去了。
甘祖昌,少将,新疆军区后勤部长。干腻了,回江西种地去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