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叽:东北方言,即东北话的“磨即”、“磨蹭”。一方非常着急而另一方速度很慢,办事情拖泥带水。磨唧:华北平原方言:磨蹭、磨叨。跟朋友、同事、家人等在一起有一句没一句的扯淡,讲话内容基本没有主题,多数是无聊的废话。
“墨迹”、“磨叽”、“磨唧”的区别是什么?
主要区别含义不一样:
1、墨迹:墨迹是汉语词语,读音是mò jì,原指字画的真迹或用墨留下的残迹,现也指办事拖拉,或说话啰嗦等。出自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书画》。
2、磨唧:办事拖拉,做事行动迟缓。
3、磨叽:是东北方言,一方非常着急而另一方速度很慢,办事情拖泥带水,还有点命令的口气,这样另一方就可被称为磨叽。另指说话啰嗦。
扩展资料:
墨迹的引证解释:
1、墨色的痕迹;用墨钩勒的线条。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其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 明马愈《马氏日抄·蟹芦图》:“其蝤蛑媻珊、沙狗疾走之状,宛然在于墨迹浓淡点染间。”
2、书、画的真迹;某人亲手写的字或画的画。
《南史·范晔传》:“上示以晔墨迹,晔乃引罪。” 唐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二:“学书求墨迹,酿酒爱朝和。”明王铎《又答石寓》:“昔人得魏墨迹,辄投水,曰:吾为魏藏拙,足下(袁可立子)今为我藏拙。”
3、中国和日本禅宗和尚的书法。
中国早在六朝就使用墨迹一词,到宋代墨迹即成一般书法的同义语。日本僧侣从汉语里采用墨迹这个词,但是只限于禅宗和尚的书法。
磨叽详细释义
东北方言。
一方非常着急而另一方速度很慢,办事情拖泥带水,还有点命令的口气,这样另一方就可被称为磨叽。另指说话啰嗦。
磨叽源自满语, 这个词主要是东北人和北京人使用. 东北(满洲)是满人的“龙兴之地”,北京是满人在“关内”的聚居地,因而在现在的东北和北京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满语词汇。
东北话的“磨即”、“磨蹭”(北京话里也有“磨蹭”),是来自满语的“moji或moduo”。
磨唧详细释义
1、华北平原方言∶磨蹭、磨叨
例:别磨唧啦,快点来吧,再不来就要迟到了!
2、跟朋友、同事、家人等在一起有一句没一句的扯淡,讲话内容基本没有主题,多数是无聊的废话。
当然这代表了当今很多人的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该词条本身没有褒贬之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磨叽
百度百科-磨唧
百度百科-墨迹
墨迹?磨叽?还是磨唧呢?谢谢。
磨唧:指说话唠叨
磨叽:北京地方的一句土语,意思是办事儿拖拖拉拉,不利索
墨迹:这个就不用解释了吧?
不过呢,现在网络用语都不分这么仔细了,网上有人说你”墨迹”就是”磨唧”
关于“磨叽”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相同读音的字含义可能大不相同。比如说“磨迹”指的是用墨留下的残迹或者是指某人手迹,而我要说的“磨叽”是东北方言,意指一方非常着急而另一方速度很慢,办事情拖泥带水,还有点命令的口气,这样另一方就可被称为磨叽,另指说话啰嗦。“磨唧”也指说话唠叨。
这一大清晨听着他磨磨叨叨,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他,对,就是“磨叽”,当然网络用语“墨叽”也可用“磨迹”代替。他是我的同事,我与他相识三十多年,从未听到他能言简意赅地表达清楚一件事情。他戴着一副近视眼镜,高高瘦瘦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背稍稍有些弯曲,现在是一个中层部门领导。熟悉他的人会接受他的这种说话方式,不熟悉的人听他讲话总是一头雾水。
大多时候人们总是能容忍女人的唠叨,而对男人的印象就是粗犷豪放,果断刚毅。也不是说他像女人,就是多年养成的说话习惯,经常是做了大量的铺垫,也听不清他的主题。机构合并后首次工作例会上汇报工作,他讲了近一个小时,领导终于止不住打断他,第二次例会依旧如此,仿佛不那么表达他就会说不清楚究竟做了多少工作。平素接触中,他也喜欢“磨叽”,山南海北、国内国外、天文地理……博闻强记是优点,可学会分享善于分享则是一门艺术。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习惯,但大多时候人们都不喜欢“磨叽”的人,好的习惯我们要发扬,坏的习惯当然要摒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