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拨乐器。阮是一种汉族传统乐器,阮咸的简称。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四弦有柱,形似月琴。始于唐代,元代时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有了广阔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
阮,阮咸的简称,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形似今之月琴,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琶不同。西晋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善弹琵琶,唐代开元年间从阮咸墓中出土铜制琵琶一件,命名为“阮咸”,简称“阮”。结构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唐时琵琶是军中传令之器,故有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说法。
1949年以后,阮咸类乐器经过改良,发展成阮族乐器,包括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和低音阮。其中高音阮在香港中乐团被用于替代柳琴作为高音弹拨乐器,中阮和大阮为各民乐团常用中低音弹拨乐器。
阮音箱圆形,十二个音柱,四弦,用假指甲或拨片弹,可用于独奏、重奏和歌舞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阮咸怎么读
阮咸的读音是luan xian。
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人(今河南),系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大小阮”,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
阮咸为人旷达不拘礼节、尚道弃事、好酒而贫。担任散骑侍郎时,山涛多次推荐阮咸,但没有得到晋武帝认同。阮咸曾质疑荀勖的音律,因此遭到记恨,最后任为始平太守,直至寿终。阮咸善弹琵琶,精通音律,著有《律议》。
一种形似月琴而颈较长的古琵琶,相传因他善弹而被命名为“阮咸”,简称“阮”。
阮咸,字仲容,父亲阮熙是武都太守,叔父是阮籍。
拼音:ruǎn
简体部首阝部,部外笔画4画,总笔画6画。
繁体部首阜部,部外笔画4画,总笔画7画。
五笔BFQN,仓颉NLMMU,郑码YBRD,四角71212。
结构左右,电码7086,区位4078,统一码962E。
基本字义:
1、〔阮咸〕一种弦乐器,柄长而直,略象月琴,四根民弦,现亦有三根弦的。传说因中国晋代人阮咸善弹此乐器而得名。简称“阮”。
2、〔大小阮〕中国晋代阮籍和他的侄儿阮咸并有盛名,同为“竹林七贤”,世称“大小阮”。后“小阮”用作侄的代称,如“贤阮”。
3、姓。
阮咸善弹琵琶什么意思
阮咸其实是西晋时期的一个人,阮咸善弹琵琶的意思就是指阮咸这个人善于弹奏琵琶此乐器。
阮咸是古琵琶的一种,属于弹拨乐器,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 阮咸四弦有柱,形似月琴,始于唐代,元代时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有了广阔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
中阮是什么乐器
中阮是“阮咸”,“阮咸琵琶”的简称,弹拨乐器。古琵琶的一种。
阮,又名阮咸、阮琴,中国的拨弦乐器,得名于西晋“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古代,此种乐器被称为秦琵琶,后因曲项琵琶传入,占用了“琵琶”这一名称,才以擅长演奏这种乐器的阮咸为名。
近代,阮咸得到了许多改革,现代阮音色中正浑厚,依其形制不同而有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低音阮,甚至拉阮的出现,广泛使用于独奏及合奏。如同笙在国乐团吹管乐器中扮演的角色,阮以其出色的音响融合性和便于演奏和声的长处,在国乐团弹拨乐器中占有一席之地。
1950年代以来,改良古阮咸为4根弦24品,并用钢弦,并且形成阮乐器系列,包括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和低音阮。香港中乐团并以高音阮取代柳琴。由于阮的古曲谱均失传,所以没有传统乐曲。但是现代作曲家为演奏阮,尤其中阮创作了很多乐曲;1987年刘星创作的《云南回忆》中阮协奏曲,奠定了阮独奏乐器的地位。
扩展资料:
演奏方法——
阮咸一般为坐姿演奏,琴身置于大腿上且抱于胸前,左手按弦,右手持用尼龙等材料制成的拨片弹奏。在1980年代之前以假甲演奏为主流,但由于琴弦张力较大,逐渐被用拨片弹奏的方法替代。但是由于阮的复兴仍在起步阶段,所以各家的演奏方法均有差异,目前还未形式统一的演奏方法。
阮的演奏技巧,原来比较简单。随着乐器的改革,如今逐步得到丰富。经过演奏者的继承、实践、移植和创造,右手的弹法有弹、挑、勾、抹、扣、划、轮、拂、分、摇、扫、滚等30多种, 左手指法有泛、打、勾、带、滑、推、拉、吟、纹、揉等10多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阮
谁知道"阮"是什么?
弹拨乐器。阮咸的简称,东汉时参照琴、筝、筑、箜篌等乐器创制而成。音箱为圆形,面板上方左右开音孔,背部略呈拱形,琴杆修直,琴头呈如意状,4个弦轴分装琴头两侧,12品。汉代称琵琶或汉琵琶。相传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最为善弹,至唐代发展为13品,称阮咸。现经改革品位增至24个,按十二平均律排列,音域可达三个八度,音量也有所扩大,从形制上可分大、中、小、低四种,常用的为中阮和大阮。中阮音色恬静淳厚,定弦为Gdae1;大阮圆润雄厚,定弦为CGda。演奏方法及符号同琵琶,技巧略为简单,通过演奏者不断地借鉴和发展,演奏技法逐渐丰富,现在成为民族乐队及戏曲乐队的重要弹拨乐器。
阮的乐器介绍
阮(ruǎn)是一种中国传统乐器,阮咸的简称。阮形似今之月琴,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琶不同。西晋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善弹琵琶,唐代开元年间从阮咸墓中出土铜制琵琶一件,命名为“阮咸”,简称“阮”。结构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唐时琵琶是军中传令之器,故有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说法。
1949年以后,阮咸类乐器经过改良,发展成阮族乐器,包括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和低音阮。其中高音阮在香港中乐团被用于替代柳琴作为高音弹拨乐器,中阮和大阮为各民乐团常用中低音弹拨乐器。
扩展资料
阮的发展历程:
1,汉时,有众多的马上乐器传入我国,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出使乌孙国(今乌孜别克民族),乌孙王猎骄靡与汉通婚,乌孙公主出嫁前,汉武帝命懂得音乐的工匠参考琴、筝、筑、卧箜篌等创制了一种能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圆形音箱、直柄、十二柱、四弦,这种乐器便是阮,当时称“秦琵琶”。
2,阮咸在盛唐时期流传东瀛。至今,在日本古都奈良东大寺正仓院中,还珍藏着一张唐代传去的螺钿紫檀阮咸。
3,建国后,阮的改革和演奏艺术发展很快。20世纪50年代对阮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阮具有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4个声部,而自成一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