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编著编译的作品为《四洲志》。《四洲志》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之嘱而编著的。系统地介绍了五大洲,四大洋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多国社会制度,风土人情,生活样式等。
《四洲志》的作者是谁?
林则徐。
《四洲志》是由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成书于清朝末年,书中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
创作历史:
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期间,为了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与现状,让幕僚把英国人慕瑞所著的《世界地理大全》翻译出来,亲自加以润色、编辑,撰成《四洲志》一书。
在林则徐的影响下,后来产生出一批研究外国史地的著作。此书实为开风气之先的创举;而作者林则徐也被后人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创作背景:
《四洲志》是清林则徐主持编译,共一卷。1839年(道光十九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州,在严禁鸦片的同时,积极探求域外大势,派人收辑,翻译外文资料,以备参考。《世界地理大全》是英人慕瑞所著,1836年伦敦出版。
林氏组织幕僚将此书全文译出,并采加润色而成。译作简述世界4大洲30多国的地理,历史,政情,是当时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在近代史上具有开风气的作用。
书称四洲者,用沿佛书旧称。后魏源受林氏所嘱,以此为蓝本,编著成《海国图志》。据西人记载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刊本。通行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补编》本。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杰出的民族英雄,他在了解世界,研究西方方面带了头,成为中国近代传播西方文化,促进西学东渐的带头人。我们从中国国际法学史角度看,他在鸦片战争中,不仅是维护国际法原则的中流砥柱,而且也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的开山者。
扩展资料:
千古未遇的西方资本主义强敌入侵, 促使林则徐“ 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 。
林则徐赴广州主持禁烟后,在与侵略者斗争的实践中意识到自己对西方知识的贫乏、国人对王朝之外世界的无知,他急于改变“沿海文武大员并不谙诸夷情,震于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来历” 的状况,于是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收集外文报刊、书籍进行翻译,以求获得有价值的情报,加深朝廷、国人对“西洋”的了解。
通过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他认识到只有向西方国家学习才能抵御外国的侵略。
他萌生出“师敌长技以制敌“的思想,他提出为了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他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参考消息”。
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较为系统的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
为了适应当时对敌斗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着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在中国国际法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它标志着西方国际法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标志着近代国际法开始在我国应用于对外交涉,标志着中国近代国际法学史的开端。
从理论上说,林则徐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外交事业的先行者、中国国际法学的开山者。
近代中国睁眼看第一人的是谁
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简要叙述了世界大五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地界地理志书。在林则徐的影响下,后来产生出一批研究世界地理的学者。此书实为开风气之先的创举;而作者林则徐也被后人称为开始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历史治水名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1839年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也因此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海国图志》的意义
意义:
《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的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其最大的意义在于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
它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不足九万字的《四洲志》为基础,将当时搜集到的其他文献书刊资料和魏源自撰的很多篇论文进行扩编,初刻于道光二十二年,为五十卷。道光二十七年增补刊刻为六十卷。随后,又辑录徐继畲在道光二十八年所成的《瀛环志略》及其他资料,补成一百卷,于咸丰二年刊行于世。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位著名的思想家,对于如何抵抗外国的侵略,有力地打击侵略者,提出了一句名言——“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在如何睁眼看世界,他写出了名著——《海国图志》。他就是爱国主义者----魏源。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中国近代新思想的倡导者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书名中“海国”的涵义是海外之国。
《海国图志》的刊出,打破了这种孤陋寡闻的状况,它向人们提供了80幅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又以66卷的巨大篇幅,详叙各国史地。
使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既看到了西洋的“坚船利炮”,又看到了欧洲国家的商业、铁路交通、学校等情况,使中国人跨出了“国界”,认识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
在百卷本的《海国图志》中,作者不仅重视工商业,并由经济扩展到政治,由原来对西方“坚船利炮”等奇技的惊叹,发展到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介绍。至此,魏源的“师夷”思想发展到了他那个时代的高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国图志
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是哪四洲?
《四洲志》简要叙述了世界大五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地界地理志书。在林同徐的影响下,后来产生出一批研究外国史地的著作。此书实为开风气之死的创举;而作者林则徐也被后人雀为开始睁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四洲志》评价
一安南国
二逻罗国
三缅甸国
四印度国
五巴社国
六阿丹国
七都鲁机国
八依捐国
九阿迈斯尼国
十东阿未利加洲
十一阿未利加洲之北四国
十二南阿未利加洲
十三西阿未利加洲
……
书名。清林则徐主持编译。一卷。1893年(道光十九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州,在严禁鸦片的同时,积极探求域外大势,派人收辑、翻译外文资料,以备参考。《世界地理大全》是英人慕瑞所著,1836年伦敦出版。林氏组织幕僚将此书全文译出,并采加润色而成。译作简述世界5大洲30多国的地理、历史、政情,是当时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在近代史上具有开风气的作用。书称四洲者,用沿佛书旧称。后魏源受林氏所嘱,以此为蓝本,编著成《海国图志》。据西人记载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刊本。通行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补编》本。
林则徐组织编译的什么是我国最早的医保
题主是否想询问“林则徐组织编译的什么是我国最早的报纸”?澳门新闻纸。林则徐组织编译的《澳门新闻纸》是我国最早的日报,让中国最早看见了世界。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中国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批是林则徐和魏源吗
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是林则徐。
清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简要叙述了世界大五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地界地理志书。在林则徐的影响下,后来产生出一批研究外国史地的著作。此书实为开风气之先的创举;而作者林则徐也被后人雀为开始睁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后魏源受林氏所嘱,以此为蓝本,编著成《海国图志》。)
林则徐简介
林则徐的资料?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和陕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十二年升江苏巡抚,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食鸦片,成效卓著,十一月,钦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林则徐在广东宣誓旦旦:“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英商义律等慑于林则徐的正气,被迫缴出鸦片2万多箱,即于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林则徐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个民族英雄。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病逝。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福州的林则徐祠堂额称“林文忠公祠”,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高大的牌楼式的大门樯,气势凌空。大门前有一对石狮拱护,栩栩如生。入大门是“仪门厅”,中间石铺甬道,两侧分立8尊青石雕刻的石人、石兽,两旁的回廊里,则陈列20多面的仪仗执事牌。在“紫禁城骑马”、“湖广总督”、“两广总督”、“江苏巡抚”、“陕西巡抚”等等。有楹联曰:“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鬼魅人心。”令人高山仰止,感佩万端。
“林文忠公祠”是于1982年改为“林则徐纪念馆”的,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临街的门墙新匾“林则徐纪念馆”,又左匾“中兴宗衮”,右匾“左海伟人”。福州市人民教育委员会以“林则徐纪念馆”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基地。这里在福州人民,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是一个硕大的丰碑。
林则徐简介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等。
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 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 *** 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主要功绩是从英国手里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于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
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
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
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的政治才干、务实精神,屡受道光帝赞赏,并给予层层提拔,最后把他推向禁烟的最前线—广东,为林则徐施展个人才干,实现爱国主义抱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原野。
因此,可以这样说,倘若没有道光帝的知人善任,林则徐虽有作为,但其影响面极其有限,更不可能主持6. 3为民族雪耻、振撼全世界的虎门销烟。 扩展资料 林则徐的主要事迹: 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我国走私毒品鸦片(俗称大烟).他们的目的,一是用鸦片换取白银,掠夺我国的财富;二是用毒品残害中国人的身体,便於他们侵略。
当时,很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张查禁鸦片。 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
他说:再不禁烟,我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
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鸦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
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缴,英国 *** 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 *** ,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
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鸦片。 1839年6月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毒品鸦片。
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请提供林则徐的资料
林则徐(1785-1850) 则徐之名的来源:则,君子是则是效。
徐:巡抚徐嗣曾(新任福建巡抚徐嗣曾是一个清官)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谥号文忠。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
元抚:以巡抚徐嗣曾为榜样的意思。少穆石麟,据程恩泽《题林旸谷年丈饲鹤图遗照》诗及注的解释,林则徐出生那天晚上,林宾日“梦中亲见凤凰飞”,这使他立即联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类的南朝才子徐陵(字少穆),以为是吉兆,因此在给儿子取名“则徐”之余又给字“少穆”,“石麟”。
林则徐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
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 *** 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
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林则徐故事简介
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城门旁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围观。有的人大声宣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盈盈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呀!”
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舞着狮子和龙灯;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挂挂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人流,向虎门滩涌去。
前往虎门滩的群众,经过英国洋馆。那里,过去英国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可今天,洋馆却死一般寂静,几个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国商人,见人海如潮,喊声震天,吓得赶忙把头缩了回去。
虎门离广州城约有一百多里地,人们冒着6月的骄阳,经过长途跋涉,前来观看。虎门海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15丈见方的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①,直通大海,后面有一个水沟,往里灌水。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
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再把烟土切成四瓣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围观的群众欢呼跳跃。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天动地的场面,都非常震惊,便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表示敬畏。林则徐浩然正气地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严令禁烟。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各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千万不要违犯天朝禁令。走私鸦片,自投罗网。”商人们洗耳恭听,连声称是。
两万多箱鸦片,23天才全部销毁。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名词简介:林则徐100字左右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主张“开眼看世界”第一人,1838 年,林则徐在湖广总督任上,颁布了六条禁烟章程,实行禁烟,取得一定效果.12 月,道光帝召林则徐到北京,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到广州查禁鸦片.他与两广总督邓廷桢等采取措施,坚决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二万零二百余箱,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与此同时,他积极筹备海防,修建炮台,于海口设置木排铁链,添置大炮,整顿水陆军,组织水勇,并发出告示:“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因而多次打败英军的武装挑衅.他还积极了解外国情况,并亲自主持编译《四洲志》.1840 年 1 月,林则徐任两广总督.6 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战备认真,防守严密,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清 *** 把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10 月,林则徐被革职.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林则徐事迹简介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
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
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扩展资料:
林则徐的个人作品:
1、主要著作
林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书》《荷戈纪程》等著作。所遗奏稿、日记、公牍、书札、诗文等,建国后辑为《林则徐集》。
林则徐著作包括奏折、公牍、文钞、诗词、信札、日记以及他主持翻译的《四洲志》等译作。这些著译散藏各地,长期没有经过系统整理。
《林则徐全集》分奏折、文录、诗词、信札、日记、译编六卷,共十册。
2、书法作品
林则徐书法的主要成就是行草,而又以《集王圣教序》为基本路数,属于
传统派系,通篇秀劲乃其可贵之处。同时,从林氏楷书作品亦足可见其临池之功力。
林氏在1827年(道光七年)《跋沈毅斋墨迹》中说:“初学临摹辄舍唐人矩范而躐等于钟张羲献,是犹未能立而使之疾行,僵卧必矣”。
可见,林氏有自己的学书心得,从唐人入手是他的主张。实际上,林氏并没有忽视“取法乎上”的传统共识,其楷书,不拘泥于某家框架,也并不纯然是唐人的规矩,还在点划使转之间偶尔透露出晋人的风度,愈是晚期之作愈如此。
林氏的书法取势,端重安详,绝无矫揉造作的气息,虽不属于雄强一路,但其字里行间体现出一股中华民族固有的浩然正气、凛然大义。
林则徐编制的《海国图志》是不是全面介绍了西方社会?
只是第一次介绍,放眼看世界。不是全面的
《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着作,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列举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两位著名思想家及其代表作
魏源的《 海国图制》与 严复翻译的《 天演论》最负盛名。
魏源(1794.4.23-1857.3.26),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金潭人。道光二年( 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的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它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不足九万字的《四洲志》为基础,将当时搜集到的其他文献书刊资料和魏源自撰的很多篇论文进行扩编,初刻于道光二十二年,为五十卷。道光二十七年增补刊刻为六十卷。随后,又辑录徐继畲在道光二十八年所成的《瀛环志略》及其他资料,补成一百卷,于咸丰二年刊行于世。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舆地和各国历史政制、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 侯官县人,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在李鸿 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 学、政治 学、政治经济 学、哲 学和自然科 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 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天演论》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并于1897年12月在天津出版的《国闻汇编》刊出。该书问世产生了严复始料未及的巨大社会反响,维新派领袖康有为见此译稿后,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