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50年代初,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和著名体育教育专家马约翰教授就号召广大青年学子;要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愿望。可到了一定年龄,体内各种器官的生理功能和内分泌系统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青春难留,青春不再”谁也不能抗拒。若能坚持“四勤”,延年益寿便不再是难事!
1.勤动脑
“大脑乃生命活动之中枢”,五脏六腑的功能及肢体活动都由大脑控制,只有大脑健康,长寿才有可能实现。人的大脑约有140亿个脑神经细胞,成年以后不断衰减。日本有人对210名各种年龄段人的脑组织进行X线断层摄影后发现,40岁以下的人脑组织基本没有什么变化,40岁以后,人的脑组织开始缩小,空隙部分日益增多,懒于用脑的人比勤于用脑的人萎缩要快。美国有人对180名修道院的修女进行用脑与长寿的研究,结果其中勤于用脑者平均年龄高达88.5岁,而且比不善于用脑者痴呆发生晚10年。我国秦汉以来3000多位著名文人学者平均寿命为65岁以上,大大超过了同代人。
如何勤于用脑呢?就是要勤于读书学习,包括读书、看报、看电视、收听广播、上网等,获得更多信息,保持“智力青春”,能写作就更好了。特别是已离休的老人,不能终日无所事事,要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不断学习充实大脑,积累“神经贮备”。读书学习是一种全身性的活动,眼、耳、口,脑、手并用,最有益于身心健康,能增强大脑的新陈代谢活动,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有利于激活脑细胞。正所谓脑越用越灵,能有效地防止脑细胞的衰退和衰老。此外,读书学习还可以集中意念,有“定志凝神”的作用。“人过三十不学艺”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要坚决摒弃!人接受知识越多,对大脑产生的保护作用越强,就越能够延缓衰老。
黄树则老人有诗云:“到老更惭知识浅,余年应是读书时。”老有所学是老年人健康向上的表现。北大著名学者季羡林90多岁高龄时仍然身体硬朗、思维敏捷,原因是他生活自然,每天思考,总有做不完的事。他认为脑勤对于长寿尤其重要,其秘诀是:“千万不要让脑筋懒惰——脑筋要永远不停地思考问题。”虽早已耄耋之年,仍保持旺盛的写作精力。“一生都在革命,遭遇许多挫折”的世纪老人夏正农74岁主编《辞海》,2002年,又以98岁高龄在上海出任《大辞海》的主编,一直到101岁!作为世界上年事最高的大型辞书主编,夏老的长寿秘诀是“身子要多动,脑子要多用”。百岁诗翁葛祖兰曾说:“我的长寿之道就在读书,它使我胸襟豁达,心情闲适。”央视《东方时空》栏目的记者曾经访问过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的语言学家周有光,他在100岁时还能正常工作,周老平时的生活,就是看书、写文章、与人聊天。100岁时他还出版了新书《百岁新稿》。101岁,他平均每月发表一篇文章。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思维敏捷,对答如流,声音洪亮,语速极快,说起来头头是道,滔滔不绝,让人根本想不到他是百岁老人。足见“勤用脑,宜长寿!”
形容老年人精神好的成语有哪些
有鹤发童颜、老当益壮、自得其乐、老泪纵横、老骥伏枥、和蔼可亲、老气横秋、返老还童、慈眉善目等词语。
鹤发童颜(hè fà tóng yán)的释义:
是指满头白发,面色红润;形容老年人气色好,精神旺。
反义词:
老态龙钟。
造句:
1、年逾古稀的张老伯鹤发童颜,走起路来却健步如飞。
2、七十多岁的爷爷老当益壮,打得一手好拳。
3、晚年仍在科研工作上努力钻研,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形容老人特别有精神的词语有哪些?
1、矍铄 [ jué shuò ] 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清·刘大櫆 《祭望溪先生文》:“登楼拾级,不赖人扶。谓公矍铄,百年可逾。”
翻译:上楼梯不需要人扶,看着老人家活到百岁不成问题。
2、抖擞 [ dǒu sǒu ] 振作;奋发。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七章:“他精神更加抖擞,容光更加焕发了。”
3、健旺 [ jiàn wàng ] 谓身体健康,精力旺盛。
沙汀 《代理县长》:“这个原本健旺的老人,已经拖出病来了。”
4、鹤发童颜 [ hè fà tóng yán ] 白白的头发,红红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也说童颜鹤发。
出 处:唐·田颖《玉山堂诗文集·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翻译:说他自己不是神也不是仙,鹤发童颜自古以来无人能比。
5、壮心不已 [ zhuàng xīn bù yǐ ] 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
出 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翻译:虽然形老体衰,屈居临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
老年人康养建筑监理重点内容有哪些
1、协助业主确认总承包商。2、协助业主与承包商编制开工报告,协助业主办理开工手续。
3、协助业主组织设计交底和施工图纸会审。
4、审核承包商提出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和施工安全保证体系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