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4月30日,泽连斯基称,他与法国总统马克龙进行了一次漫长且有意义的谈话,两人就协调战争、如何结束俄乌冲突以及乌克兰的军事需求等议题展开讨论。
泽连斯基和马克龙
泽连斯基在当晚的视频讲话中说,“我感谢法国和马克龙对我们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并感谢法国承诺为乌克兰运送武器。
法国总统府则表明,马克龙向泽连斯基重申法国对乌克兰的支持,指马克龙还向泽连斯基介绍了欧洲承诺提供的军需进展。
有分析指出基辅目前严重缺乏155毫米重型榴炮弹,因为乌军每天都要发射数千枚炮弹对抗俄军。
乌军仍控制进入巴赫穆特的关键补给线 图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本周早些时候,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说,欧盟有信心在几天内敲定一项为乌克兰购买弹药的计划。
今年3月初,欧盟国防部长就向乌克兰紧急提供10亿欧元的弹药进行磋商,以让成员国在几周内将库存中的炮弹送到基辅。
另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乌克兰南部指挥部发言人胡梅纽克(Natalia Humeniuk)4月30日说,克里米亚油库火灾是为“大家期待的广泛、全面的进攻”所作的部分准备。胡梅纽克指出,在乌军开展反攻前,打击俄军的后勤保障至关重要。
两天前,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市哥萨克湾一座储油设施遭无人机袭击爆炸起火,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过火面积将近1000平方米。
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市哥萨克湾一座储油设施发生火灾
作为反击,俄军在24小时后袭击了乌克兰中部的帕夫洛格勒区(Pavlograd),目前尚不清楚人员伤亡情况。基辅今日(5月1日)发布消息称,俄军当天凌晨再对基辅发动导弹袭击。
分析指出,虽然俄军一直能在前线以外的地区开展致命打击,但却一直无法突破乌克兰在东部巴赫穆特的防御,这一结果给乌克兰发动反攻带来希望。最近几周,乌军加快了在克里米亚和扎波罗热梅利托波尔(Melitopol)等地的打击节奏,显示相关地区对即将到来的反攻行动十分重要,乌克兰南部和东部据信是乌军最有可能发动反攻的地点。
分析称,赋能乌军发起反攻的动力,来自于西方国家近期提供的军备,包括之前运抵的坦克和装甲运兵车等。
延伸阅读:
专家:美国或许希望将中国排除在俄乌和平谈判之外
俄乌战场 资料图
4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俄乌冲突已经爆发400余日,战况胶着,考虑到这是中国与乌克兰领导人在危机后的首次电话直接沟通,此次通话受到了多方关注。泽连斯基在通话后表示,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将有机会为乌克兰打开和平谈判的窗口,并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伴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和中国外交的积极进取,此前沙特和伊朗已于3月在中国的积极斡旋下复交,许多西方学者和媒体因此提出,中国的影响力正逐步扩散至外交及全球秩序领域。
波士顿学院政治学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陆伯彬(Robert Ross)在4月27日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系列讲座——“中国、美国与全球秩序”中指出,“自去年中共二十大及今年两会以来,中国在沙特、伊朗及乌克兰等地区逐渐展现出更加活跃的外交姿态。
乌克兰问题与“全球秩序”
“在沙特远离美国之际,中国在中东地区发挥了领导作用。”陆伯彬认为,虽然目前仍不清楚中国能在俄乌和平谈判进程中发挥多大的作用,但美方或许更希望将中国排除在和平谈判之外,因为中国过多展现全球领导力,将不可避免地冲击现有美国自身主导下的全球秩序。
陆伯彬所指的全球秩序是美国政客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也就是“自由国际秩序”,但他们不会就这些秩序所基于的规则到底是什么再做展开。在陆伯彬看来,这些只是外交说辞,因为现有的全球秩序是为了美国及其盟友和贸易伙伴定制的——美国在二战后建立了这样的秩序,以便于在贸易和货币交易方面约束其他国家。
在陆伯彬看来,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如今正在影响的,正是这种本质上利于美国及其盟友的世界秩序。值得注意的是,从中国推动用人民币交易,到在国际外交领域拥有更多话语权和影响力,都是对世界秩序的刷新和重塑。
随着中国在国际舆论舞台上发挥更显著的领导作用,“美国并不开心。”陆伯彬认为。《南华早报》刊文指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表示,中乌领导人通话“是一件好事”,但这次通话是否会“导致某种有意义的和平运动、计划或提议”,华盛顿仍持怀疑态度。
中乌国旗 资料图
然而,在乌克兰问题上,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扮演的角色并非只有一种声音。欧洲领导人更愿意中国扮演调解人的角色,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在中乌两国领导人通话之后发布推文称:“好消息。”据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访问北京期间与中国制定了“一项计划”,即在今年夏天,将俄罗斯和乌克兰带到谈判桌前。爱丽舍宫官员在回应中乌领导人通话时表示,“我们鼓励任何有助于根据乌克兰根本利益和国际法解决冲突的对话,这是(马克龙)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传达的信息,期间,习近平主席也告诉马克龙他打算与泽连斯基总统进行通话。”
中美关系的现状和未来
罗马并非一日建成。世界秩序的更替也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持续的推动力,而中美关系的现状和未来也牵动着世界格局。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在最新刊发的《探索中美战略博弈的边界》一文中写道,2022年以来的中美关系,摩擦不断、持续紧张,双边关系总体上消极互动态势突出,对抗性和不确定性上升,战略博弈的边界尚不清晰。
对此,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学教授、费兰美国中心主任彼得·特鲁波维兹(Peter Trubowitz)在参加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高端学术圆桌时坦言,中美关系当前面临着严峻挑战,两国外交关系令人担忧,“中美脱钩论”甚嚣尘上。他认为两国针锋相对的行为使得双方面临的“安全困境”日益突出,彼此会以恶意揣测对方,双方改善关系的政治空间都在缩小。
但吴心伯也表示,在中美各自战略和双边关系的基本格局难以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两国都有意加强对双边关系的管理,增加接触与对话,提升可预测性,避免严重冲突,并寻求在一定程度上开展务实合作,其中探索中美战略博弈的边界将是新的一年中美双方重要的共同任务。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 资料图
对于“中美脱钩论”,美国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据《金融时报》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于4月20日就中美经济关系管理及“中美脱钩论”做出评价,耶伦警告称,任何与中国“脱钩”的努力都将是“灾难性的”,并呼吁在中美之间建立“具假设性且公平”的经济关系。《金融时报》指出,耶伦的发言反映了华盛顿正在寻求修复中美两个经济大国之间严重破裂的关系。
针对“中美脱钩论”,耶伦表示,“当我们的切身利益受到威胁时,美国会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我们并不寻求将美国经济与中国经济‘脱钩’。中美经济的完全分离对两国来说都是灾难性的,也将破坏世界其他地区的稳定。”她认为,对于美国来说,“按规则行事的成长中的中国”可能更加有利,毕竟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比全球大多数国家的贸易都要多。
中美关系的未来牵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为此,《金融时报》提出,中美关系很可能决定了21世纪人类的命运,未来能否是和平、繁荣的,地球的环境是否能受到保护,都取决于选择。经济关系如此,国际关系更是如此。
彼得·特鲁波维兹认为,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尚不确定,但他强调,忘记历史教训将成为最大的危险,中美关系的恶化并非宿命使然,两国关系的走向最终取决于双方的选择。
相关推荐:
热搜第一!漫长的季节收官!豆瓣9.4,网友:狂飙之后还能有这么好看的剧……
声明:《泽连斯基与马克龙通话,又聊到欧洲武器援助》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