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南京玄武门的由来有何历史典故

南京玄武门的由来有何历史典故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3-27 手机版

南京玄武门的由来的历史典故: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大内皇宫的北宫门,也就是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晋阳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他立的战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

玄武门有什么特点或历史典故?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7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在李家父子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二人配合默契,直到唐朝建立。
高祖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1]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1]
经过长期的斗争,李世民集团逐步占上风,最终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被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玄武门之变的历史背景?

背景在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

随着唐俭墓志的出土《大唐创业起居注》塑造的李渊雄才大略没有犹豫就拍板的形象同样不攻自破。霍邑一事《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李渊征求李建成和李世民意见后直接决定的,功劳主要归入李渊,李建成和李世民也各有一份。

而唐俭的墓志却表明了阻止霍邑退兵是他最先提议的,唐俭是李世民的部下,唐俭将计策告于李世民,也才有了李世民后来劝阻一事。而后世五代宋朝修订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的史官同样没有采纳这一观点。明人胡震亨怀疑,温大雅撰写《大唐创业起居注》时,李建成是太子,所以才加上了李建成的名字,还让他“压番”李世民。

玄武门详细历史文化

唐以四神兽命名禁阙四门.北方为玄武门,主杀伐,所以李唐家族 内部经常在玄武门用杀戮解决家族矛盾.
唐高祖李渊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李渊次子世民与太子建成争夺皇位继承权,世民先发制人,率比部郎中长孙无忌、左二副护军尉迟敬德伏兵玄武门发动政变,世民射死太子建成,尉迟敬德杀建成的同党、李渊的另一个儿子齐王元吉,击败东宫和齐王的卫队,并杀死建成、元吉诸子。李渊遂立世民为太子,到八月传位给世民,是为太宗。渊自称太上皇。李世民发动的这次玄武门之变的玄武门为长安本极宫(又称西内)宫城北面正门,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旧城北。 
      神龙元年(公年705年)已82岁的武则天病势加重,她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俩想乘机谋反。正月。皇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韦与羽林将军李多祚、驸马都尉王同皎等率羽林军500余人闯入玄武门,当时圣神皇帝武则天在迎仙宫,张易之、张昌宗均在此,遂斩二张于廊庑下,二张的党羽全部收捕,把脑袋割下来,挂在洛阳天津桥南面。不久武则天传位给皇太子李显。李显于是从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也就是睿宗文明元年,则天后临朝兴宅元年)二月被废,至此复位。这次政变的玄武门是洛阳宫北面正门。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 
      唐中宗李显的韦皇后认为太子重俊不是她的亲生子,就勾结上官婉儿、武三思,与一心妄想当皇太女的安乐公主准备废太子。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七月,皇太子重俊与羽林将军李多祚率羽林千骑兵300余人杀武三思、安乐公主之夫武崇训及其亲党十余人,又引兵肃章门入关,叩门索上官婉儿。中宗与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惊慌登玄武门楼避兵锋,重俊  引兵到楼下,中宗用富贵利禄引诱千骑兵杀李多祚,余众皆散。重俊及百余人逃到鄂(今陕  西省户县),为部下所杀。 
      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中宗李显的韦皇后想效仿武则天临朝称制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唐中宗,立中宗第四子重茂为少帝(也就是殇帝),进封韦后为韦太后,韦太后临朝称制,引用其党羽分握权柄。不久,睿宗李旦第三子李隆基与朝邑尉刘幽宗、苑总监钟绍京率羽林军入玄武门杀韦太后及安乐公主,又杀诸韦、武党羽,少帝重茂让帝位于李旦,李旦从则天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登位改周号为周起,降皇嗣,至此复位。 
      宝应元年(公元762)四月,上皇李隆基死,肃宗李亨亦病危,张皇后与肃宗第二子越王系以闲厩使李辅国和飞龙厩副使程元振作乱为名,命内谒者监段恒俊选宦官有武力者200余人授甲长生殿。这里所说的长生殿是长安大明宫寝殿,而唐一般寝殿均称长生殿。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长生殿是华清宫的长生殿(故址在今西安市临潼)。越王系授甲长生殿后召太子李豫进宫。程元振得知其阴谋在于害死太子,就与李辅国伏兵玄门武以西的陵霄门候太子到时立刻迎护到玄武门外面的飞龙厩,李、程率兵收捕越王系、段恒俊等百余人杀之,迁张皇后于别殿,等肃宗死后,太子李豫即位,是为代宗,不久杀张皇后。 

关于玄武门的历史记载

玄武门分为西安玄武门和南京玄武门,楚国时期有没有玄武门没有史料的支持。
在西安有两座玄武门,一座遗址在大明宫北面(如图),另一座遗址在太极宫北,是“玄武门之变”发生地。
南京玄武门是古城南京的一处古城门。现为玄武湖公园大门。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李渊诏立世民为皇太子,下令军国庶事无论大小悉听皇太子处置。不久之后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具体内容可以查关键词的)

李世明的“玄武门之变“发生在西安,南京为什么也有个玄武门?

玄武门是中文里门的一种称号。玄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北方的灵兽,形象是黑色的龟与蛇合体,故玄武俗称“龟蛇”。玄武门就作为北宫门或北城门的名字。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玄武门有:

1.唐朝首都长安大内皇宫(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李世民在此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2.唐朝首都长安大明宫的北宫门——玄武门,武则天作为唐高宗皇后时的招揽的一批被称为“北门学士”的人才即指出入此门的官员。

3.明朝初年首都南京城皇宫紫禁城(南京故宫)的北宫门——玄武门,该门的北面即玄武湖。

4.明朝、清朝首都北京城皇宫紫禁城(北京故宫)的北宫门——玄武门,清朝为避康熙帝玄烨的名讳,改称神武门。



“玄武门”皇位之争是什么典故?

预立嫡长子为皇太子,以皇太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是封建社会的一条基本原则。但考诸史籍,真正按此程序登上皇位的,又不是多数。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从“玄武门之变”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在初唐的皇位接替中,“玄武门之变”是影响极大的一个事件。当时和后世的人们,对这一事件评说不一。从“玄武门之变”的基本过程和结果看,它充分显露出封建社会中皇位接班人制度中无法克服的弊端,对当今社会人事制度的改革,也有警戒作用。

唐高祖的诸子中,李世民尤具雄才大略。在佐父起兵建唐、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李世民功勋卓著。随着地位和实力的与日俱增,已是势难雌伏。

唐高祖李渊与皇后窦氏,共生有4子1女。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史载讳“元”为“玄”),四子李元吉,女为平阳公主。诸子中,元霸早年夭亡,其余3子1女,均跟随李渊,在建立唐朝一统江山的斗争中,各有建树。其中次子李世民的功业尤大。

李世民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生于今陕西武功的一座李氏别馆之中。当时其父李渊刚被隋文帝任命为陇州(今陕西陇县)刺史,荣迁新职之际,又得贵子,李渊自然十分高兴,当即为子起名“世民”,希望将来能济世安民,为李氏门庭再增光辉。

李世民自幼聪明敏捷,胆识过人。作为将门之后,他从小受到尚武习俗的熏陶,喜欢骑射征战,颇懂文韬武略。青少年时代,随着父亲职务的不断调动,他先后到过陇州(今陕西陇县)、岐州(今陕西凤翔)、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等地,14岁时来到京师长安。这种迁徙不定的生活,虽不免遭受颠沛流离之苦,却使他饱览各地山川河谷、军事要塞。接触民情风俗,了解社会现实,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形成意志倔强、刚烈豪放的性格,在青少年时代就开始显露出出众的才华。

古代山水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年),18岁的李世民因父亲调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而随家迁居河东。这年八月,炀帝北巡边塞时,被突厥始毕可汗率领的数十万骑兵围困雁门,在万分危急的形势下,炀帝接受臣下建议,将诏书系在木头上,投入南流的汾水河,令各地募兵勤王。李世民奉父命毅然应征从军,参加了屯卫将军云定兴的勤王部队。他认真分析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向云定兴将军提出虚张声势,多设旌旗,以为疑兵的退敌策略,深得云将军的赞赏,夸李世民“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见识,将来必有一番作为”。

就在李世民随父进驻山西的这一年,隋王朝内部的动乱局面已十分严重。颇具雄才大略的李渊也开始密谋策划,准备伺机起兵。李世民作为父亲的得力助手和参谋,参与了起兵的全部密谋和决策活动,并做了大量的组织发动工作。他一方面协助父亲招募军队,集结力量;另一方面又在父亲授意下,利用各种关系和手段,结交大批当时的英豪俊杰,隋军将领孙顺德、刘弘基、窦琮等人就在这时成为李渊父子的心腹好友,晋阳令刘文静和宫监裴寂,也在这时进入核心决策圈。据说,当李渊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有些举棋不定时,又是李世民与刘、裴商议,促成李渊最后下了起兵的决心。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李渊在晋阳宣布正式起兵,这时李渊长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女婿柴绍等也先后率领一些军士从河东、长安,秘密赶至晋阳会师。在确定西入关中夺取长安的战略目标之际,西河(今山西汾阳县)郡丞高德儒拒不服从,李渊命李建成与李世民兄弟二人率军攻取西河,二人受命后,率军直逼西河,擒斩高德儒,开仓济贫,甚得民心。李渊见二子争光,十分高兴。遂在这年七月,以李元吉为镇北将军,留守太原。自己和建成、世民率军3万,西图关中。

大军进至灵石县,在贾胡堡安营扎寨。隋将宋老生在霍邑(今山西霍县)屯兵抵挡。恰逢霪雨连绵,粮饷不给,军中又流言突厥与刘武周联合,乘虚袭击太原,李渊召集诸将商议,裴寂认为太原是军事重镇,又为义军家属所在地,应立即还师太原,再伺机西图。李渊也认为合情合理,准备回师。这时李世民指出:突厥并未对太原构成严重威胁,应义无反顾地先入咸阳,以号令天下,若现在班师,不仅会挫伤士气,而且以后也难遇大举的机会。李建成也反对回师太原。经兄弟二人苦谏,李渊追回已后撤的部分军队,按原计划行动。之后,大军力克霍邑,取临汾和绛郡(今山西绛县),到达龙门。在农民首领孙华的引导下,兵渡黄河,围攻河东。

隋朝骁骑大将军屈突通镇守河东,李渊久攻不克。裴寂主张以重兵力克河东,以绝后患;李世民认为兵贵神速,应避实就虚,先取关中。李渊权衡后,决定兵分两路,由李世民带军渡河入关,直取长安,同时以相当兵力对付河东屈突通。这时,平阳公主率招募的六七万军队来与李世民会师,李建成与李渊也先后至霸上,20万大军合围长安,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攻克长安。

占领长安后,李渊于次年(618年)称帝建唐,李建成因嫡长子身份被立为皇太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李元吉被封为齐王。李渊称帝后不再亲自挂帅出征,身为皇太子的李建成也需要留在京城协助处理日常政务。领导和指挥统一战争的重任,就主要落在秦王李世民的身上。当时年仅22岁的李世民,在西攻东伐,征服群雄的统一战争中,又建殊勋。

在平定割据陇右(今甘肃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地区)的薛举、薛仁杲父子中,李世民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确定了坚壁不出、以逸待劳的方针。初次交战之际,李世民因患疟疾,交由刘文静、殷开山指挥军队,二人不听李世民劝诫,轻敌躁进,在浅水原一战中遭大败。薛举死后,其子薛仁杲即位。李世民吸取上次战败的教训,坚守60余天不战,薛军粮尽,军心动摇,士气低落,李世民分兵两路,以南北夹击之势,一举破敌,并身先士卒,率少数人马乘胜追击,使薛军不能汇合,薛仁杲被迫率军投降。

当盘踞在代北的刘武周勾结突厥,南下太原,李元吉逃回长安,形势十分危急之时,李世民率军北上,渡黄河,入山西,讨伐刘武周。刘军主力宋金刚十分勇猛,李世民仍然采取坚壁不战的方针,两军对峙5个多月,宋金刚粮尽北撤,李世民抓住机会,穷追猛打。一天之内交战8次,大获全胜。宋金刚只带10名骑兵逃回太原。刘武周见此惨状,自知不敌,北遁突厥,后被突厥所杀。

平定刘武周后,李世民率军回到长安,休整两个月后,于武德三年(620年)三月又率军东征,与王世充、窦建德角逐于中原地区。面对王、窦两股强大的武装力量,李世民表现出非凡的胆略,他临危不惧,果断决策,在围攻洛阳王世充的同时,集中主力与前来救援的窦建德决战,一举击溃窦军,俘虏窦建德,使王世充闻风丧胆,出城投降。统一全国的战争,至此取得决定性胜利。

从武德元年(618年)六月挂帅出征,到武德五年(623年)七月胜利班师回朝,历经4年。李世民英勇善战,消灭了当时国内主要的割据势力,为建立唐王朝的一统帝国做出了贡献,成为李唐王朝中无与伦比的特殊功臣,威望与日俱增。他担任尚书令之职,位居宰相,又掌握着大量军队,权力逐渐扩大,地位迅速上升。这一切都促使他对最高权力地位产生觊觎之心。据说有一天,李世民曾和谋臣房玄龄微服拜访一位名叫王知远的道士,这位道士告诉李世民,说他有天子相,将来可登九五之尊(即当皇帝)。李世民听后,很受鼓舞,暗记在心。

因为早怀大志,李世民在晋阳起兵和统一全国的战争中,非常注意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和身份,收罗谋臣猛将,并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政治集团。在这个集团中,武有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公孙武达、徐世勣等,文有刘文静、裴寂、杜如晦、房玄龄等,均为一代俊杰名臣。武德四年(621年)七月他从关东前线返回长安后,被加封为天策上将,位在诸王之上,并设立天策府及其属官,作为他军事上的顾问、决策机构。同时他又在自己的秦王府设立文学馆,收罗四方文人学士,经过挑选,杜如晦、房玄龄等18人入选进馆。李世民让他们轮流在馆内值班。以备顾问咨询,并让著名画家阎立本为18人画像,让文学家诸亮作赞,号为“十八学士”。“十八学士登瀛州”的说法,据说由此而来。天策府与文学馆的设立,表明秦王李世民的政治核心集团正式形成。这时,就是李世民不产生争夺最高权力地位的念头,他的文武功臣也不会甘居府馆,真正是“势难雌伏”了。

面对秦王李世民“势难雌伏”的状况,太子李建成由妒生惧。双方围绕皇位继承权,以各种手法展开了一场争夺战。在文武部下的鼎力支持下,李世民在危机中先发制人,在玄武门杀兄戮弟,取得了胜利。

对于李世民的胆略、才干和抱负,作为兄长的太子李建成是深知的。因此,父皇李渊对李世民的每一次重用与褒奖,几乎都要引起李建成的嫉妒。随着李世民的实力与威望的与日俱增,李建成更是由妒生惧,越来越感到自己皇位继承人的地位受到直接的严重挑战。据说李建成出于对付李世民的需要,以许愿的手法拉拢四弟齐王李元吉,而李元吉也胸怀大志,企图先与李建成联手扳倒李世民,然后再图谋长兄之位,于是二人各怀异图,联合起来,与李世民展开了一场争夺战。

古人卖花图双方都明白各自的实力大小将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都在努力扩大自己的人才实力的同时,千方百计挖对方“墙脚”,以削弱对方势力。建成利用皇太子的身份与权力,凡有调兵遣将的机会,总是竭力设法把秦王李世民的部将调开。程咬金是秦王府一员得力干将,建成便设法将程咬金调任康州刺史,使他离开秦王府(后不果行)。尉迟恭也是秦王手下一员猛将,建成先是用一车金银收买他,遭到拒绝后,又派人暗中行刺,行刺者未敢下手;建成又在高祖跟前诬陷尉迟恭,将尉迟恭下到监狱,后在李世民再三请求下,得免一死。李世民也针锋相对,在派人积极争取山东豪杰的同时,瓦解建成的部下。原为太子部曲、担任防卫宫城重任的常何、敬君弘,便在秦王的瓦解工作中,暗中脱离了太子集团,成为秦王的助手。

在互挖“墙脚”的同时,又都利用宫中各种关系,在父皇面前,诋毁对方。建成与齐王元吉常住京城,宫中关系较多,在这方面占有优势。据说二人曲意伺奉父皇跟前诸妃嫔,贿赂无所不至,以求在父皇跟前说好话。而世民则不事妃嫔父皇,遇事还要坚持原则,故多得罪之处,妃嫔们自然不会在高祖跟前说他的好话,有时还要说坏话。一次李世民侍宴宫中,因思念生母早亡,不能见到后来的情况,不禁流下眼泪来,高祖看见后不大高兴,诸妃嫔乘机进谗说:“现在天下无事,皇上年龄已大,正应该好好享乐高兴,而秦王却流泪,肯定是憎恨我们这些人。您老人家一旦万岁以后,秦王还能容得下我们母子?肯定会把我们都害了!”并痛哭流涕,说:“皇太子仁孝,陛下如果能将我们托付于太子,太子一定能保全我们!”高祖听了,自然越发对李世民不满,对李建成有了好感。只要遇有机会,建成、元吉与世民又都分别偷偷地觐见父皇,直接在高祖面前攻讦对方,高祖只好根据当时的情况,说些不痛不痒的和事的话。

随着双方矛盾的越来越激化,从肉体上消灭对方的谋害行为也时有发生。可能由于史传者的掩饰,似乎这类行为均由建成和元吉所为,世民则除了最后一次动手玄武门外,并无它举。据史载,元吉曾不止一次要亲自动手消灭世民,但建成曾加以阻止,多少反映出建成本性中厚道的一面。史载比较明显地谋害李世民的行为,至少有两次。一次是乘高祖郊外行猎之时,建成将自己的一匹烈性胡马让给世民,并请世民陪猎。世民乘此马逐鹿时,烈马几次狂跳,将世民摔出一丈多远,险些丧命。世民后来对人说:“他(指建成)想用此马害我,但死生有命,这有什么用处!”建成获悉后,又让妃嫔在高祖耳边进谗:“秦王说他有天命,将为天下主!”高祖大怒,把世民召进宫大训一顿,说:“天子自有天命,不是智力可求的,你急的什么?”并要下狱审讯,恰因突厥人寇,不得不用李世民,方才免审,让世民带兵迎战突厥。另一次是建成请世民赴宴,酒中下毒,世民饮后心痛不止,并吐血数升,幸亏回府后解救及时,方保住生命。

对双方的这种越演越烈的明争暗害,作为父亲的李渊当然比谁都感受深切。但他处在两难之中,一方是按照传统原则确定的皇位继承人,另一方是功业盖世的实力人物。手心手背都是肉。在通常情况下,他只能是居中调停,希望缓解双方的矛盾。在特殊情况下,他也曾动过解决一方的念头,但最终没有实际行动。史载武德七年(624年)六月,高祖带世民、元吉去了仁智宫,留建成居守京都。原任太子东宫侍卫的庆州都督杨文干私募壮士送往长安。建成在元吉陪父皇去离宫时,曾暗嘱元吉就便除掉世民,同时又派手下二员郎将给杨文干送去甲杖,欲里应外合,但这派出的两人却往离宫向高祖报告,高祖大惊,手诏建成赴离宫,建成犹豫再三,还是遵命前往,被高祖囚禁;高祖同时派人去庆州召杨文干,杨干脆举兵反叛。高祖派李世民去剿灭,并在临行前有所许愿。世民去后,李元吉与妃嫔在高祖面前,再三为建成说情,封德彝等朝臣也为之劝解,高祖又改变初衷,复让建成回京师留守。世民当然大失所望。既然作为父皇的高祖李渊不愿也无法解决问题,剩下的途径,好像就只有兄弟相残、流血宫门了。

就在双方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突厥南侵。建成推荐元吉率军北征,并准备乘机带走世民手下的一些将领,高祖同意。据说建成与元吉密谋,要在世民为出兵送行之际,除掉世民。有人将这一机密告诉了世民。大难临头,世民召集手下文武商议,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力主世民先发制人,迅速除掉建成与元吉。世民决心下定后,秘密入宫见高祖,告建成、元吉种种不法行为,并将欲借出兵送行之机加害自己的阴谋也一并告发。高祖听后,愕然半晌,说:“明天我亲自鞠问,你应早一些向我报告。”

世民料定建成、元吉明早会进宫见父皇,便在必经之门——玄武门设下伏兵。第二天早上——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早上,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得到宫内张婕妤派人送来密报后,果然趋马直奔玄武门而来,要进宫见高祖去辩驳世民的告状。这时早已埋伏在玄武门的伏兵袭击建成和元吉,建成被李世民砍死,元吉被尉迟敬德射杀。建成的随从本想发动攻击,但见主人和齐王元吉已被害,立刻瓦解了。李世民见大功告成,即派尉迟敬德进宫去向高祖报告。高祖当时正在宫内湖上划船,大惊大怒之余,也只好面对现实,3天后即顺势而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两月后,正式传位于李世民。世民即位,号太宗,次年改元贞观。这就是“玄武门之变”。

对于“玄武门之变”,当时及后世的人们,评说不一。但无论褒贬扬抑,大都囿于事件本身及相关人物。如果我们将眼光放长远一些,则可以从这一事件之中,发现封建时代皇位接班人培养制度中无可克服的一些弊端,对现代社会人事制度的改革,也不无警戒之处。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当时的史传记载,多有曲饰。据说还是唐太宗本人非常关心对这件事的记载,几次提出要看实录。房玄龄等人把删简后的实录呈上,太宗看后,觉得文字记载,语多隐晦,就对房玄龄说:“从前周公讨平了管叔、蔡叔的叛乱而周朝安定,季友毒死了叔牙而鲁国安宁。我做的事,其大义与这些事相同,是为了安定国家,有利于百姓的缘故罢了。史官提笔记录,何必费神去隐瞒?应立即删除虚饰多余的文字,直截了当把事情原委写出来。”魏征也趁机进言说:“我听说皇帝处在极尊贵的位置上,没有什么顾虑惧怕,国史是用来惩罚坏的奖励好的,记载不真实,后代有什么可看呢?陛下现在命令史官改正文词,符合最公正的修史原则。”无论唐太宗对自己一手策划的这件事的性质的评价是否正确,他对修史者的这种要求,无疑是值得称道的。

尽管如此,后人对“玄武门之变”的史载真实程度,仍颇多怀疑。至于对这件事的评价,则更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但无论是褒是贬,是扬是抑,大都是就事件和人物本身加以分析评说。直至今天,国内外的史学界,也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这也是很正常的。

如果我们将视野稍微放宽一点,将眼光稍微放长远一点,就不难发现,唐朝的“玄武门之变”,以及封建社会中其他一些类似“玄武门之变”的事件,揭示出封建时代皇位接班人制度中无法克服的一些弊端。这些弊端,对当代社会的人事制度改革,也有一定的警戒作用。

有人曾对正史所载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皇位继承的情况作过一个粗略的统计,结果发现,按照封建社会皇位继承原则,以嫡长子为皇太子,以皇太子继承皇位的,不到历朝历代皇帝总数的一半。就是说,大多数后来登上皇位的人,并非是按正常的接班人制度和程序培养出来的人。“玄武门之变”中登上皇位的李世民,只是其中的一个。这难道不令人深思,从接班人制度中,而不是从单纯的具体的接班人身上去寻找原因吗?

预立嫡长子为皇太子,以皇太子为皇位的法定继承人,这种皇位接班人选择培养制度,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又有其自身无法解决的弊端和矛盾。

古人取水首先,它不能保证所选择的继承者的优秀性。这是因为,既然是嫡长子承位,那么,不管这个嫡长子本身的素质如何,够不够格。他一生下来,就是法定的皇位继承人。嫡长子的皇位继承人地位一旦确定,别的优秀者就无法与之进行公平的竞争,只能诉诸非法渠道和手段,这既不能保证优秀者就一定能够取而代之,又加剧了统治秩序的混乱。嫡长子的皇太子地位一旦明确后,他往往会囿于名位而失去更多的实践机会,不能更好地培养、造就自己所需的优秀品质、才干和业绩,这本身难免给自己顺利接班带来不利的因素。李建成被立为皇太子后,大部分时间坐守京师应付日常事务,李世民则经常挂帅四出征战,二人的业绩与威望差距越拉越大,随着实力的变化,地位的易换也就在所难免了。

其次,它极易招来各方势力的或明或暗的攻击。在权力之争中,皇位是最具诱惑力的。一个人一旦被预立为皇太子后,就等于在社会上,尤其在权力角逐场中竖起了一块最大的靶子,任各种人物从四面八方来射击。不用说那些原本平庸之辈,就是品质才干极为优秀者,也常常防不胜防,难以招架。多少被立为皇太子者,其中也不乏极为优秀者,在登上最高宝座之争中,被攻击得遍体鳞伤、气息奄奄,有的就是在到达最高宝座的一步之途中,倒了下去。在没有普遍的、平等的、公开的竞争中,以一人之身去敌万人之争,成功率能有几何,是不难想见的。

还有,它常常会造成皇储与皇权之间的矛盾。在封建专制制度下,皇权是不可分割的,具有极强的排他性。皇权与相权的长期矛盾和斗争,就是明证。皇储(太子)与皇权(皇帝)之间,同样极易形成矛盾和斗争。在多数情况下,皇储在受到四面八方的攻击中,如果与皇权尚无大的矛盾,还可抵挡一阵,若本身已与皇权发生严重矛盾,则前途就会非常不妙。多少被立为皇太子者,他的安危成败,往往系于皇帝一念之中。以一人之身敌万人之争,难;以皇太子一人之身应付皇帝一人之身,也难;有时,甚至更难。就这一点而言,在引发“玄武门之变”的过程中,唐高祖李渊自始至终没有对太子李建成采取易位的行动,是十分难得的,尽管他和皇太子之间不是没有任何矛盾。虽然他的努力没有成功,最终还是发生了兄弟相残的宫门喋血事件,但在这一制度的框架之中去评价高祖,确实不能苛责于他。李世民以实力问鼎并且获得成功的事实说明,符合人类社会生存进化基本规律的力量,总要与有碍于社会文明进步的制度之间发生冲突,并在不时的胜利中推动社会进步。

对于封建时代皇位继承制度的弊端,在当时社会中也不是无人知晓。为了减少矛盾和可能发生的弊病,有时也做过一些改动。如清朝的皇位继承人,采取由皇帝选择人选后秘藏于诏而不宣的办法,这似乎减轻了被立为皇储者所受的攻击和压力,但同样没能从根本上避免上述的种种矛盾和弊端,有时,还会把问题弄得更加复杂化。如雍正皇帝即位问题,至今仍是一个谜,在他即位的过程中,兄弟争斗相残的程度,也不亚于前朝前代。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只有采取与当时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办法,尽量用平等的、民主的、公开的原则和办法选拔人才,才能确保真正有才德的人在能干事的时候走上能干事的岗位,推动人类社会一步步向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

玄武门事变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史书上是怎么记载的?

对于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玄武门事变,相信很多朋友都曾经听说过,对其也比较了解。这场唐朝初年的宫廷政变,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政变之一。

在这场政变当中,李世民在玄武门外设伏,干掉了自己的兄弟,然后逼迫唐高祖李渊禅位给自己,登基做了皇帝,成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唐太宗。

但是大家知道吗?这段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在正史上的记载,其实极少。

《旧唐书》对此事的记载,只有寥寥七十余字:

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

而后来的《新唐书》对此事的记载,则更为简短,只有三十余字。

九年六月,太宗以兵入玄武门,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高祖大惊,乃以太宗为皇太子。

两本正史,为何对这场极为有名的宫廷政变,如此讳莫如深?历史上真实的玄武门事变,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1.兄弟阋墙

说起来大家可能不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世民和李建成这对兄弟,其实关系极好。

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是真正的嫡亲兄弟,两人都是李渊和皇后窦氏所生。其中李建成更为年长,比李世民大了将近十岁。

而且,李建成为人宽厚,应该算是一个很好的大哥。在李渊为后来反隋起事做准备的那些年里,李建成因为年龄更长一些的缘故,很早就开始独当一面。而李世民因为年纪稍小的缘故,则是被李渊一直带在身边。

大业十三年,七月,李渊在太原举兵三万,正式起兵反隋。这一年,李建成28岁,李世民18岁。

李渊起兵之后,因为已经筹划多年,所以一路势如破竹。短短四个月之后,就从太原一路打到了长安。在这个过程当中,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等到李渊登基,唐朝正式建立以后,李建成因为身为嫡长子,被封为太子;而李世民虽然没有被封为太子,但也因为战功被封为诸王第一的秦王。

一直到这里,李世民和李建成这对兄弟的关系,其实都还算不错。

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随着唐朝开始逐渐统一天下,情况开始出现变化。李渊身为皇帝,自然不方便外出征战。李建成身为太子,亦是如此。所以,关系够近能力也够强的李世民,就成了领兵的最佳人选。

李世民统兵之后,先后打败了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诸多割据势力。毫不客气的说,整个唐朝北方,基本上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战胜的敌人越多,李世民的功劳就越大,得到的加封也就越高。因为李世民起点就已经是秦王的原因,起步够高,所以几次加封之后,他的位置已经高到封无可封的地步。等他打败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为唐朝统一天下彻底奠定了基础的时候。这时李渊甚至发现,已有的官职似乎都已经无法表彰自己这个二儿子了。最后没办法,李渊直接创造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官职,叫做‘天策上将’,将这个官职授予了李世民。

但这样一来,随着李世民拿到天策上将这个职位之后,他的身份、地位、权力甚至在礼仪上,都已经完全不逊色于李建成,等于是兄弟两人拉平了!

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本就是因为其嫡长子身份的缘故。在李世民看来,他的战功远远超过李建成,为什么要李建成做太子?而且,在李世民征战过程中,身边也聚集了一大堆人才。这些人也都是心向李世民,更希望李世民将来能做皇帝。

就这样,兄弟二人开始渐行渐远,关系越来越差。

2.撕破脸皮的斗争

如果说,从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开始,兄弟二人的关系,开始出现无法弥补的裂痕。那么接下来的几年当中,两人的斗争其实还都比较温和,至少还没有撕破脸。

但是,到了武德七年这一年,随着杨文干事件的发生,兄弟二人彻底撕破脸了。

武德七年夏天,当时的李渊,因为实在看不惯李建成和李世民争斗,所以以避暑为名,带李世民外出,让李建成作为太子暂时建国。本想将兄弟二人分开以后,两人能够暂时消停一下。但就在这期间,忽然有两个太子府的属官跑来,向李渊打小报告,说李建成和庆州都督杨文干阴谋蓄养士兵,打算发动政变!

政变这种事情,非同小可,李渊一听,自然要让李建成来对峙。李建成听到消息之后,马不停蹄的赶来向李渊认错。但同时,这次谋反的另一位主角杨文干,因为种种原因,竟然真的造反了!

不过,可惜的是,这位杨都督刚刚起事不足半月,就被手底下的人给砍了,叛乱也彻底平息了。

照理来说,李建成就算没有谋反,肯定也会被李渊责怪其御下不严之罪,自此之后,减少宠信。然而事后李渊经过一番调查却发现,这件事情背后,似乎隐隐有李世民的影子,所有的证据都指向李世民,似乎是李世民有意想要通过此事陷害李建成。

所以最终,李渊并没有太过严厉的责罚李建成,反倒是将李世民叫来,将两人一起责罚,说他们兄弟不睦才会引起这样的事情。当时的李渊或许认为,这种各打五十大板的和稀泥方法,能够让两个儿子都长点记性。但恰恰相反的是,他的处理方法,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倒是让兄弟二人彻底撕破了脸!

对于李建成而言,既然弟弟都已经用这种手段陷害自己了,自然要反击。而对于李世民来说,既然自己的阴谋已经败露,那也就不用再留手了!

所以,从杨文干事件结束后,兄弟二人彻底撕破了脸,为了除掉对方,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说,李建成曾经在某次皇家狩猎活动中,将一匹烈马送给李世民,想要让李世民在狩猎过程中,从马上摔下来摔死,可惜没有成功。再比如说,李建成借助自己和后宫嫔妃的良好关系,让那些嫔妃给李渊吹枕头风,让李渊不信任李世民。

到了后来,李建成甚至直接邀请李世民去东宫赴宴,然后在酒里下毒,想要毒死李世民,可惜还是被李世民逃过一劫。东宫方面,还曾以重金想要策反李世民手下的大将尉迟恭,在被尉迟恭拒绝之后,更是直接派人想要干掉尉迟恭。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李世民也出招甚多。不过因为后来史书为了避嫌,对此一直讳莫如深,并没有记载太多。但从一些野史当中,我们可以推断,李世民的手段,恐怕比李建成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这样,兄弟两人一口气斗了两年多的时间。两人都出招不断,但最终,却是李建成占据了上风。

西安玄武门和南京玄武门区别

1、建筑朝代不同

西安玄武门:始建于隋朝,是隋朝大兴宫正北门,唐朝时期,位于太极宫北面偏西处。

南京玄武门: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两江总督端方筹办南洋劝业会,为了增加游览景点,方便游览玄武湖,决定新辟城门通向玄武湖。

2、所在地点不同

西安玄武门:陕西省西安市自强西路的宁西宾馆停车场内,尚存太极宫玄武门遗址。

南京玄武门:南京市玄武区玄武巷1号玄武湖公园。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听从魏征的引导,收服被李世民重创的刘黑闼尝试拿回兵权,李渊也尝试任用裴寂,最终导致大败,不得不再用李世民领兵。

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开启了23年的“贞观之治”。

玄武门之变的玄武门就是现在的南京玄武门吗?

唐初的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当时的首都长安,所以这里的玄武门当指长安的玄武门。

长安就是今天的西安,但是西安现存的城墙主体始建于明代,四大门分别是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玄武门则变成了遗存不多的唐遗址中大明宫遗址的北正门。然而大明宫只剩下了一座地基,至于原本高悬地上的玄武门,这时候自然无迹可寻了。现在我们也只能根据隋唐都城的地图和它所在位置,推测一下当时玄武门在当时的重要性。

隋唐都城的布局十分周正,有参考当时南京城的痕迹,属于中轴对称的形式,城内坊和市严格分开。四门之中玄武门按中国四象之一的北方玄武命名,所以当指北正门。李世民为何在这里发动兵变呢?

古代天子按传统习惯都是南面而居,所以皇帝的宫殿要设置在城市的北面,坐北朝南。这样一来,隋唐时期的皇宫就处在长安城的正北方,而这里离玄武门最近。太子李建成和齐王元吉等人从城外进宫肯定要经过这里,所以在这里就成了发动兵变的最佳场所。

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长安城靠近北方的突厥,所以长安城的设计更有利于防御作战,而李世民的心腹常何正好掌管这座城门,为兵变提供了有利的因素。并且长安城集结着大量的军队,便于李世民调兵作战。

总而言之,长安城已经不复存在,玄武门的名声却经久不衰,比其余四门有名的多,就是因为这里发生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情。

玄武门事件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叫玄武门事件,玄武门不是在南京吗?

古时候的皇宫一般都有一个玄武门,那个玄武门事件是指唐朝首都长安的的玄武门发生的事情,就是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在玄武门埋伏,杀死了从这里经过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从而逼迫李渊让位于自己,史称“玄武门之变”

相关推荐:

南京玄武门的由来有何历史典故

如何高效地设置SAI快捷键

身份证被拿去贷款怎么处理

如何高效地开会

南京烟酒批发市场在什么地方

如何干扰超声波流量计

南京烟上的动物是貔貅还是麒麟啊

如何概括人物形象

标签: [db:标签]

声明:《南京玄武门的由来有何历史典故》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送30岁爸爸生日礼物排行榜

    排行榜大全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送30岁爸爸生日礼物排行榜:其中阿玛尼 针扣牛皮 腰带、范思哲 牛皮板扣 腰带以及范思...

    数码 日期:2023-03-27

  • 南京玄武门的由来有何历史典故

    南京玄武门的由来的历史典故: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大内皇...

    百科 日期:2023-03-27

  • 送女性朋友礼物排行榜

    排行榜大全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送女性朋友礼物排行榜:其中范思哲 金属针扣 腰带、古驰 金属板扣 腰带以及范思哲 板...

    数码 日期:2023-03-27

  • 如何高效地设置SAI快捷键

    打开SAI软件;双击需要设置快捷键的工具,跳出自定义工具设置的对话框;在自定义工具设置对话框里找到快捷键,然后在它后面设置你需要使用的按键;点...

    百科 日期:2023-03-27

  • 身份证被拿去贷款怎么处理

    1、若是个人身份证被盗用进而产生了不良信用记录,那么当事人在有充分根据的前提下,可提出上诉,由法院裁定。法院最终裁定当事人确实是属于身份...

    百科 日期:2023-03-27

  • 索尼Xperia 1国行版5月21日开启预售:售价6299元

    5月20日消息索尼Xperia 1国行版本正式发布:售价6299元,将于5月21日开启预售。Xperia 1手机采用了一块6.5英寸的Cinema Wide 4K HDR OLED显示器...

    数码 日期:2023-03-27

  • 送成熟男士礼物排行榜

    排行榜大全根据各大平台销量、口碑、评价等数据,甄选出了送成熟男士礼物排行榜:其中巴利 黑白织物腰带、万宝龙 椭圆形扣头腰带以及万宝龙 针...

    数码 日期:2023-03-27

  • 如何高效地开会

    1、明确为什么开会。要召开会议可以也不难,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开会不但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还拖延了自己组员的时间和做事情的进度。2、明确开...

    百科 日期:2023-03-27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